《游善权洞》

时间: 2025-01-01 19:31:08

来窥善权洞,一上李公楼。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

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善权洞 倪瓒 〔元代〕

来窥善权洞,一上李公楼。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 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

白话文翻译:

来到善权洞探访,登上李公楼一览。 水流在岩石前引导,云彩像旌旗在松林间飘浮。 点燃灯火长夜不灭,垂钓于虚幻的舟上。 想要阅读吴朝的石刻,真是冒着风雪来游历。

注释:

  • 善权洞:地名,具体位置和历史背景需进一步考证。
  • 李公楼:可能是指某位李姓官员或名人的楼阁。
  • 水玦:水流曲折之处。
  • 云旌:比喻云彩像旌旗一样。
  • 然灯:点燃灯火。
  • 虚舟:空舟,比喻无实际目的或结果。
  • 吴朝刻:指吴地的古代石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元代诗人,生平资料有限,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情感。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善权洞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善权洞时的景象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向往和对游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善权洞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向往和对游历的感慨。诗中“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云彩比作旌旗,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而“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则表达了作者对游历的深沉感慨,暗示了游历的无常和虚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窥善权洞,一上李公楼。”:开篇点明游历的目的地和观察点,善权洞和李公楼成为诗的背景。
  •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通过“水玦”和“云旌”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游历的无常和虚幻。
  • “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结尾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向往和对游历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旌”比喻云彩像旌旗一样。
  • 象征:如“虚舟”象征无实际目的或结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向往和对游历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水玦:水流曲折之处,象征自然的曲折和变化。
  • 云旌:云彩像旌旗,象征自然的壮美和变幻。
  • 虚舟:空舟,象征游历的无常和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旌”比喻的是什么? A. 云彩 B. 旗帜 C. 松树 D. 岩石
  2. “虚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实际的舟 B. 无实际目的 C. 真实的游历 D. 历史的遗迹
  3.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游历的感慨 C. 对历史的向往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倪瓒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元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