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文举》

时间: 2025-01-01 18:32:22

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

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

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

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沈文举 倪瓒 〔元代〕

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 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 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 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白话文翻译:

波光映照着草阁,青苔色染上了春衣。 杨柳间黄莺深啼,樱桃上鸟儿啄食稀。 荣名并非我所向往,登高远望竟忘了归途。 泖水适合举行修禊,再次来此坐在钓矶之上。

注释:

  • 波光:水面的光亮。
  • 草阁:建在草地上的小屋。
  • 苔色:青苔的颜色。
  • 春衣:春天的衣服。
  • 莺啼:黄莺的叫声。
  • 邃:深远。
  • 樱桃:一种水果,这里指樱桃树。
  • 鸟啄:鸟儿啄食。
  • 荣名:名誉和地位。
  • 登览:登高远望。
  • 泖水:指泖湖,位于今江苏省。
  • 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春日到水边洗濯以除不祥。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此诗赠予友人沈文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倪瓒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湖边的宁静画面。波光、苔色、杨柳、樱桃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的“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而“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元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波光浮草阁,苔色上春衣。” —— 波光映照着草阁,青苔色染上了春衣,描绘了春日湖边的宁静景色。
  2. “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 —— 杨柳间黄莺深啼,樱桃上鸟儿啄食稀,进一步以动衬静,增添了生机。
  3. “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 —— 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4. “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 泖水适合举行修禊,再次来此坐在钓矶之上,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波光浮草阁”中的“浮”字,比喻波光轻盈如浮。
  • 拟人:“苔色上春衣”中的“上”字,拟人化地描述了青苔染上春衣的情景。
  • 对仗:“杨柳莺啼邃,樱桃鸟啄稀”中的“杨柳”与“樱桃”,“莺啼”与“鸟啄”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春日湖边的宁静景色,诗人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意象分析:

  • 波光:象征着宁静和清澈。
  • 苔色:代表着自然的生机和岁月的痕迹。
  • 杨柳: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柔美。
  • 樱桃:代表着春天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泖水”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个湖泊 C. 一片海洋 答案:B

  2. 诗人通过“荣名非所慕,登览竟忘归”表达了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C. 对隐逸生活的厌恶 答案:B

  3. 诗中的“修禊”是什么意思? A. 一种祭祀活动 B. 一种风俗习惯 C. 一种娱乐活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春日江边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倪瓒的《赠沈文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倪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