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閒馆夜坐》

时间: 2025-01-01 19:28:48

隐几忽不寐,竹露下泠泠。

青镫澹斜月,薄帷张寒厅。

燥烦息中动,希静无外聆。

窅然玄虚际,讵知有身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閒馆夜坐 倪瓒 〔元代〕

隐几忽不寐,竹露下泠泠。 青镫澹斜月,薄帷张寒厅。 燥烦息中动,希静无外聆。 窅然玄虚际,讵知有身形。

白话文翻译

我倚着几案忽然无法入睡,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 青色的灯光映照着斜月,薄薄的帷幔覆盖在寒冷的厅堂。 内心的燥热和烦扰渐渐平息,渴望宁静,不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深邃地沉浸在玄妙的虚无之中,几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注释

  • 隐几:倚着几案。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
  • 青镫:青色的灯光。
  • :映照。
  • 薄帷:薄薄的帷幔。
  • 燥烦:内心的燥热和烦扰。
  • 希静:渴望宁静。
  • 无外聆:不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 窅然:深邃地。
  • 玄虚:玄妙的虚无。
  • 讵知:几乎忘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倪瓒的画作以山水见长,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萧閒馆夜坐时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倪瓒的作品常常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坐时的内心体验。诗中,“隐几忽不寐”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无法入睡的状态,而“竹露下泠泠”则通过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青灯与斜月的映照,以及薄帷覆盖的寒厅,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孤寂感。

诗的后半部分,“燥烦息中动,希静无外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燥热和烦扰逐渐平息,渴望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最后两句“窅然玄虚际,讵知有身形”,则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极致,深邃地沉浸在玄妙的虚无之中,几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这种超脱和宁静的境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几忽不寐:诗人倚着几案,忽然无法入睡,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烦扰。
  2. 竹露下泠泃: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夜晚的静谧氛围。
  3. 青镫澹斜月:青色的灯光映照着斜月,形成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景象。
  4. 薄帷张寒厅:薄薄的帷幔覆盖在寒冷的厅堂,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感。
  5. 燥烦息中动:内心的燥热和烦扰逐渐平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
  6. 希静无外聆:渴望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不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
  7. 窅然玄虚际:深邃地沉浸在玄妙的虚无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的向往。
  8. 讵知有身形:几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拟人:“竹露下泠泠”中的“泠泠”形容露水滴落的声音,赋予了露水以生命感。
  • 对仗:“青镫澹斜月,薄帷张寒厅”中的“青镫”与“薄帷”,“澹”与“张”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通过夜晚的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露:清脆的声音,营造出夜晚的静谧氛围。
  • 青镫:青色的灯光,映照着斜月,形成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景象。
  • 薄帷:薄薄的帷幔,覆盖在寒冷的厅堂,加深了夜晚的孤寂感。
  • 玄虚:玄妙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露下泠泠”中的“泠泠”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水声 C. 露水滴落声 D. 鸟鸣声
  2. 诗中“青镫澹斜月”中的“青镫”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灯 B. 青色的月亮 C. 青色的竹子 D. 青色的帷幔
  3. 诗中“窅然玄虚际”中的“窅然”是什么意思? A. 深邃地 B. 明亮地 C. 模糊地 D. 快速地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超脱的向往。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通过夜晚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倪瓒的《萧閒馆夜坐》都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倪瓒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超脱和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及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元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倪瓒诗集》:倪瓒的诗集,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