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八月廿三日雨至廿六日乃开霁赋五言呈德常》

时间: 2025-01-01 19:38:38

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

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

酒向邻家贳,杯从野老持。

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酉八月廿三日雨至廿六日乃开霁赋五言呈德常 倪瓒 〔元代〕

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 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 酒向邻家贳,杯从野老持。 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使得琴弦松弛,沿着台阶生长的苔藓更加茂盛。 泥泞的道路上人们正艰难行走,而我暂且在这茅屋中安顿。 向邻居赊来酒,从野老手中接过酒杯。 我应该从此离去,到海上等待安期生的到来。

注释: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琴丝缓:指雨水使得琴弦松弛。
  • 藓碧滋:苔藓因雨水而更加茂盛。
  • 泥途汩没:泥泞的道路上人们艰难行走。
  • 栖迟:暂且安顿。
  • 贳:赊欠。
  • 野老:乡村老人。
  • 安期: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在雨后的宁静生活和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连绵雨后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首句“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通过对琴弦松弛和苔藓茂盛的描绘,传达了雨后的宁静和生机。中间两句“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则表现了作者在简朴生活中的安顿和对世俗的淡泊。最后两句“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则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首句通过对琴弦松弛和苔藓茂盛的描绘,传达了雨后的宁静和生机。
  2. “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中间两句表现了作者在简朴生活中的安顿和对世俗的淡泊。
  3. “酒向邻家贳,杯从野老持”: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与邻里和野老的交往,展现了简朴而和谐的生活。
  4. “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最后两句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积雨琴丝缓”中的“琴丝缓”比喻雨水的连绵不断。
  • 拟人:“沿阶藓碧滋”中的“藓碧滋”拟人化地描绘了苔藓的茂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向往。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琴丝缓:琴弦因雨水而松弛。
  • 藓碧滋:苔藓因雨水而更加茂盛。
  • 泥途汩没:泥泞的道路上人们艰难行走。
  • 茅屋:简朴的居所。
  • 海上候安期:对仙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雨琴丝缓”中的“琴丝缓”比喻什么? A. 雨水的连绵不断 B. 琴弦的松弛 C. 苔藓的茂盛 答案:A

  2. 诗中“沿阶藓碧滋”中的“藓碧滋”拟人化地描绘了什么? A. 雨水的连绵不断 B. 琴弦的松弛 C. 苔藓的茂盛 答案:C

  3. 诗中“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B. 对仙境的向往 C. 对世俗的淡泊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和喜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与倪瓒此诗都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倪瓒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