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 所居旁有竹三四竿,高出檐际,摇曳春风中,戏和竹垞。》
时间: 2025-01-04 07:2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办几竿,何碍岁时餐肉。
政不须曳萝牵木。
篱风犯竹宵雨泻竹。
拍花腔响鸣瑽玉。
下弦月起,半壁疏窗成幅。
伴清居片岑补屋。
新篁笋束。
旧槐蚁伏。
问浮屠肯来三宿。
白话文翻译:
只需几根竹子,何必担心年时的丰收与饮食。
政事不需要牵着藤萝和木头。
篱笆外的风侵袭着竹子,夜雨洒落在竹子上。
拍打花瓣的声音响起,仿佛玉石在鸣响。
下弦月升起,半壁的窗户形成了一幅画。
伴随清静的居所,几片山岚为屋子增添了情趣。
新竹笋已经束成一捆。
旧槐树下蚂蚁栖息。
问那浮屠是否愿意在此住三宿?
注释:
- 竿:竹竿,这里指竹子。
- 岁时:指一年中的时节,通常和丰收有关。
- 曳萝牵木:意指不必依赖藤萝和木材,形容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篱风犯竹:篱笆外的风侵袭竹子,描绘自然的景象。
- 拍花腔响鸣瑽玉:用声响比喻自然的和谐美。
- 下弦月:指月亮的形状,象征时光的变化。
- 清居片岑:清静的居所与山岚相伴,反映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浮屠:佛教寺庙,问其是否愿意停留三宿,表现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905-1998),字宗颐,号梅庵,广东人,是中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意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饶宗颐晚年,正值其对自然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风中柳》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竹、篱、风、雨等自然元素为线索,构建出一幅春日的田园画卷。诗中的竹子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诗人的品格与志向,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的开头“只办几竿,何碍岁时餐肉”,以竹子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接着“政不须曳萝牵木”,诗人强调了不必过于依赖外物,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后面的描绘如“篱风犯竹”、“夜雨泻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拍花腔响鸣瑽玉”则运用了声音的描写,仿佛把大自然的乐曲引入诗中,使得景色更显生动。下弦月升起,窗外的景象仿佛成为一幅画,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办几竿,何碍岁时餐肉:仅需几根竹子,生活的丰盈不在于物质的多寡。
- 政不须曳萝牵木:政治和生活不必依赖外在的事物,强调内心的自由。
- 篱风犯竹宵雨泻竹:描绘夜晚的风与雨,增添自然的动感。
- 拍花腔响鸣瑽玉:声音如同乐器般美妙,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下弦月起,半壁疏窗成幅:月亮与窗户的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伴清居片岑补屋:清静的居所与山岚相伴,增添了生活的诗意。
- 新篁笋束:新竹笋的描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旧槐蚁伏:旧槐树下的蚂蚁,反映生活的细微与生动。
- 问浮屠肯来三宿:向浮屠提问,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拍花腔响鸣瑽玉”比喻自然的声音。
- 对仗:例如“篱风犯竹”、“宵雨泻竹”,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如“篱风犯竹”。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一种简朴而清新的生活态度,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物质的淡泊,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的品格。
- 篱笆: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安全。
- 月亮:象征孤独、宁静与哲思。
- 雨水:象征生命的滋润与自然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只办几竿”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花
C. 水果
D. 木材 -
“问浮屠肯来三宿”中的“浮屠”指什么? A. 山
B. 佛教寺庙
C. 河流
D. 城市 -
诗人对物质的态度是? A. 追求奢华
B. 淡泊明志
C. 一味贪婪
D. 忽视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饶宗颐的《风中柳》更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平静,前者则表达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与豪情,二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饶宗颐诗文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