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坐雨作》
时间: 2025-01-06 09:5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雨淹春,凄烟幂梦,东风抵死难晴。一寸相思,帘波颓卷楼阴。玉龙解道缃梅怨,唤魂归不到孤衾。夜潇潇残鼓铜街,泪眼飘灯。人间依例繁红好,又媵桃嫁杏,俄顷春城。水际搴芳,长条忘却离襟。枝苔剩有寒禽恋,守行云倦了弦琴。镇相看万劫诸天,一夕三溟。
白话文翻译:
春天被冷雨淹没,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梦境,东风死命地抵抗着,依然难以放晴。满腔相思,帘子摇曳,卷起楼台的阴影。玉龙解开缠绕的缃梅之怨,唤魂归来却无法再入孤床。夜雨潇潇,残鼓敲响铜街,泪眼朦胧中灯光摇曳。人间依旧繁花似锦,桃花嫁给杏花,春城转瞬即逝。水边采芳,长长的柳条忘却了离别的伤感。枝头苔藓上依然有寒鸟恋着,守着行云感到疲倦的弦琴。镇静地看着万劫不复的诸天,在一夜之间化作三重深渊。
注释:
- 冷雨淹春:春天被冷雨淹没,暗示着春天的凋零。
- 凄烟幂梦:凄凉的烟雾弥漫在梦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一寸相思:形容思念之深,情感的浓烈。
- 玉龙解道缃梅怨:玉龙可以理解为琴声或乐器,缃梅指代梅花,象征着情感的表达。
- 夜潇潇残鼓铜街:夜晚的雨声与残留的鼓声交织,铜街指代街道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桃嫁杏: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姻缘或美好事物的结合。
- 万劫诸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觐虞,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婉约,常以抒情和叙事相结合,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雨绵绵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孤寂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高阳台 坐雨作》是谢觐虞的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对春天的怅惘。开篇“冷雨淹春”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湿冷的氛围中,展现了春天的不易与人心的愁苦。词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东风抵死难晴”,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恶劣天气,也反映了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帘波颓卷楼阴”一句,通过帘子和楼阴的描绘,展现了思念的缠绵与无奈,而“玉龙解道缃梅怨”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在后面的描写中,“夜潇潇残鼓铜街”生动地再现了夜晚的雨声与孤独的情感,泪眼与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氛围。
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借助春天的景象,映射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尤其是“枝苔剩有寒禽恋”的意象,既表现了对生命的眷恋,也传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冷雨淹春:冷冷的雨水淹没了春天的美好。
- 凄烟幂梦: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梦境,让人感到凄凉。
- 东风抵死难晴:东风虽强,却也无法驱散阴云,象征着心头的忧愁。
- 一寸相思:思念如同一寸之深,愈加浓烈。
- 帘波颓卷楼阴:帘子被风卷动,楼台的阴影也随之颓然。
- 玉龙解道缃梅怨:琴声唤醒对梅花的思念,却无法再入眠。
- 夜潇潇残鼓铜街:夜晚的雨声与残留的鼓声交织成景。
- 泪眼飘灯:泪眼中灯光摇曳,情感交错。
- 人间依例繁红好:世间依旧繁花似锦,但心中却难以释怀。
- 又媵桃嫁杏:美好的事物如桃花与杏花的结合,象征着爱情。
- 俄顷春城:春城转瞬即逝,感叹时光流逝。
- 水际搴芳:水边采芳,长条柳随风而舞,忘却离别。
- 枝苔剩有寒禽恋:寒鸟依旧恋着枝头,象征着情感的留存。
- 守行云倦了弦琴:守望行云,却感到疲倦,暗示心灵的疲惫。
- 镇相看万劫诸天:冷静地看待万劫不复的诸天,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一夕三溟:在一夜之间,似乎经历了三重深渊,象征着深重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冷雨淹春”。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东风抵死难晴”。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思念、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忆,情感基调沉郁而婉约,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人的普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雨:象征着凄凉与忧伤。
- 春:代表希望与生机,但在此处却被冷雨淹没。
- 帘波:暗示着思念的缠绵。
- 玉龙:象征乐器与情感的表达。
- 寒禽:象征着孤独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冷雨淹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无奈
- D. 愤怒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桃嫁杏”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夜潇潇残鼓铜街”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对/错)
答案:
- B. 悲伤
- 姻缘或美好事物的结合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 苏轼《水调歌头》: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情感深远。
诗词对比:
- 《高阳台 坐雨作》 vs.《如梦令》:
- 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但《高阳台》更为沉郁,而《如梦令》则显得轻快一些。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谢觐虞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