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閒庭风起,草际飘坠,词笺题曰:新正小雨。不识何人作,依韵和之》
时间: 2025-01-04 07:4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閒庭风起,草际飘坠,词笺题曰:新正小雨
病枕欹晨,昏灯酿夕,不知犹是春非。
丝雨濛愁,寒深峭掩重帷。
落红错拟佳人命,尚娇扶香喘沈微。
剩相怜楼上呢喃,旧日乌衣。
韦郎惯唱江南好,有黄金袅缕,绊尽征蹄。
荏苒番风,韶光误却年期。
女夷曾受司花箓,祝琼台芳讯休稀。
漫教人杜宇声声,道不如归。
白话文翻译
清晨病卧,枕头倾斜,傍晚的灯光下酝酿着愁苦,不知如今已是春天还是别的季节。细雨如丝,愁绪弥漫,寒冷的深处重帷遮掩着。落花凋零,仿佛与佳人的命运相错,却依旧娇嫩,微微喘息着。只剩下楼上的呢喃,让人怀念往昔乌衣巷的岁月。韦郎常常吟唱江南的美好,有黄金般的轻纱,绊住了归途的马蹄。时光荏苒,春风来去,光阴却误了约定的年期。女夷曾接受司花的符箓,祝琼台的消息却稀少。即使杜宇声声催人归,仍然不如回家来得真实。
注释
- 病枕:因病卧床的枕头。
- 昏灯:黄昏时分的灯光,象征孤独与愁苦。
- 丝雨:细小的雨,带来淡淡的忧愁。
- 重帷:厚重的帷幕,象征遮挡与封闭。
- 佳人命:指美人或心爱之人的命运。
- 乌衣:指古代士人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怀念过往。
- 韦郎:指韦庄,唐代诗人,以抒情见长。
- 黄金袅缕:比喻轻盈的丝绸,象征美好而轻柔的事物。
- 荏苒:形容岁月的流逝。
- 女夷:传说中的花神,象征美丽与祝福。
- 杜宇:杜鹃鸟,常用来催促归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昌绶(1744-1805),字仲华,号紫阳,晚清诗人、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风兼具清丽与豪放,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表达抒情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新春小雨时节,诗人在闲暇中感受到的惆怅与思念。这首词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深刻表达了人在春雨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高阳台·闲庭风起,草际飘坠》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词作。开篇以“病枕”与“昏灯”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细雨和愁绪笼罩,诗人通过这两句引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表现了对春天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接下来的“丝雨濛愁”与“寒深峭掩重帷”则加深了这种愁苦的情感。细雨如丝,愁绪如烟,寒冷的环境让人感到更加孤独。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忧伤与对过去的怀念。
“落红错拟佳人命”,此句极具象征意义,花瓣的凋零仿佛与美人的命运相交错,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无常的感叹。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韦郎惯唱江南好”则引入了一种动人的旋律,韦郎的歌声仿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忍不住想要追随。整首词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枕欹晨,昏灯酿夕:病卧的清晨,枕头倾斜,黄昏时分的灯光笼罩着愁苦。
- 不知犹是春非:不知如今是否已是春天。
- 丝雨濛愁,寒深峭掩重帷:细雨蒙蒙,愁绪弥漫,寒冷深处的重帷遮掩着。
- 落红错拟佳人命:落花凋零,似乎与佳人的命运相交错。
- 尚娇扶香喘沈微:尽管如此,佳人依旧娇嫩,微微喘息着。
- 剩相怜楼上呢喃:只剩下楼上的呢喃声,让人怀念。
- 旧日乌衣:怀念昔日的乌衣巷。
- 韦郎惯唱江南好:韦庄总是唱江南的美好。
- 有黄金袅缕,绊尽征蹄:美好的事物却缠绵在归途上。
- 荏苒番风,韶光误却年期:岁月流逝,时光却误了约定的年期。
- 女夷曾受司花箓:传说中的花神曾接受祝福。
- 祝琼台芳讯休稀:祝琼台的消息却变得稀少。
- 漫教人杜宇声声,道不如归:即使杜鹃声声催促,也不如归去真实。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落红错拟佳人命”)、对仗(“病枕欹晨,昏灯酿夕”)、拟人(“尚娇扶香喘沈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雨、落花、孤寂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枕:象征病痛与孤独。
- 丝雨:代表忧愁与无奈。
- 落红: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命运的无常。
- 杜宇:引申为归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病枕”与“昏灯”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 A. 温暖的家庭
- B. 孤寂与愁苦
- C. 春天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韦郎”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韦庄
-
“落红错拟佳人命”中“落红”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美好事物的凋零
- C. 新的开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晏殊的《浣溪沙》: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吴昌绶《高阳台》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主题:二者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吴昌绶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强调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
- 风格:吴昌绶的语言较为沉郁,李清照则更显婉约柔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