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病偶作》

时间: 2025-01-04 12:52:32

郁林步障昼遮明,一炷浓香养病酲。

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郁林步障昼遮明,一炷浓香养病酲。
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


白话文翻译:

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路上,阳光被遮挡得昏暗无光,一缕浓烈的香气让我感到酒意正浓。为什么到了晚上我还想喝酒呢?隔着墙壁传来卖蛤蜊的叫卖声。


注释:

  • 郁林:茂密的树林。这里形容环境幽静。
  • 步障:行走时的障碍,指小路或小径。
  • 昼遮明:白天的光明被遮挡,暗示环境的昏暗。
  • 一炷浓香:一缕浓烈的香气,通常指酒香。
  • 养病酲:这里的“病酲”指因饮酒过多而产生的醉意或酒后不适。
  • 蛤蜊:一种海鲜,诗中用来形容卖蛤蜊的声音,暗示夜晚的生活气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蛤蜊声”,在唐代常与夜市的生活场景相联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文化。蛤蜊在古代也象征着清淡的饮食,与诗中浓烈的酒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梦云,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
  • 创作背景:诗作完成于皮日休的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在饮酒时的心情、身体状况及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酒病偶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酒意朦胧的状态,展现了对饮酒的矛盾心理。首句“郁林步障昼遮明”勾勒出一个幽静的环境,给人以隐秘和神秘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在寻找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一炷浓香养病酲”则透露了诗人因饮酒而产生的醉态,这种醉态既是享受也是病痛,表现出对酒的依赖和无奈。

“何事晚来还欲饮”,在诗人意识到自己醉态未解的情况下,仍旧渴望饮酒,展现了他对酒的深厚感情和无奈的心境。最后一句“隔墙闻卖蛤蜊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夜市的喧嚣与酒醉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及对饮酒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我束缚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郁林步障昼遮明:描绘出一个阴暗的林间环境,暗示诗人身处于一种孤独和沉闷的状态。
  2. 一炷浓香养病酲:浓烈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诗人因饮酒而感到醉意,暗示酒对他既是享受也是负担。
  3. 何事晚来还欲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感受到醉意,仍旧渴望继续饮酒。
  4. 隔墙闻卖蛤蜊声:生活的真实与喧嚣在此刻冲击着诗人,形成了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用“浓香”与“蛤蜊声”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意象:通过“郁林”、“浓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闷而又醉人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饮酒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酒的热爱,也有因酒而生的孤独与反思,揭示了唐代士人生活的另一面。


意象分析:

  • 郁林: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暗示了孤独与沉闷。
  • 浓香:象征着醉意与享受,暗示对酒的依赖。
  • 蛤蜊声:代表了生活的喧嚣与真实,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郁林”指的是什么? A. 草地
    B. 森林
    C. 沙漠
    D. 农田

  2. 诗人为什么晚上还想饮酒? A. 无聊
    B. 享受
    C. 孤独
    D. 病痛

  3. “隔墙闻卖蛤蜊声”中的“蛤蜊”象征什么? A. 美食
    B. 喧嚣
    C. 清淡生活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孤独与思念。
  • 杜甫的《饮中八首》,探讨了饮酒的乐趣与苦恼。

诗词对比:

  • 皮日休 vs 王维:两者都关注饮酒和内心情感,皮日休更突出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