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白话文翻译:
在穷困隐蔽的地方,我独自藏身。
与其依附于谄媚者而获得功名,
不如在首阳山的孤竹旁寻求清白。
注释:
- 穷隐处:穷困隐蔽的地方,指的是非常偏僻或艰难的环境。
- 窟穴:洞穴,隐蔽处所。
- 佞:谄媚、迎合的人。
- 孤竹:指首阳山上的竹子,象征高洁、不屈的品格。
- 首阳: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山,传说有孤竹生长,象征高洁之志。
典故解析:
“伯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因不愿为纣王所用而隐居。诗中提到的“孤竹于首阳”便是指伯夷隐居的地方,体现了他不屈于权势的高洁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名的辞章家和谏议官,以其机智幽默和深刻的见解著称。东方朔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汉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隐士伯夷的歌颂,表达了对清白高洁品格的向往及对谄媚者的鄙视。
诗歌鉴赏:
《嗟伯夷》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清白高洁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隐士的孤独与谄媚者的浮华。首句“穷隐处兮窟穴自藏”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给人以艰苦的印象,然而这恰恰反映了隐士的真实与坚定。接下来的“与其随佞而得志兮”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尖锐揭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许多人选择依附于权贵与谄媚,而这种选择无疑是对人格的妥协。最后一句“不若从孤竹于首阳”则是诗人的价值观体现,强调在孤竹旁寻求的清白与高洁,这种选择虽孤独却高尚,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诗人描绘了隐士的孤独与隐秘,表达对艰难生活的承受。
- 与其随佞而得志兮:批判那些追随谄媚者的人,强调这种追求的虚伪与不真实。
-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倡导在清高的环境中坚持自我,体现出隐士的高洁志向。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士的孤独生活与追随谄媚者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价值观。
- 象征:孤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表明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倡导高洁的品格与真实的自我,反对谄媚与虚伪,强调在艰难环境中坚守理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隐:象征着困境中的坚守,体现了隐士的精神追求。
- 窟穴:代表隐逸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 孤竹:象征着不屈与高洁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穷隐处”指的是: A. 富裕的地方
B. 隐蔽的地方
C. 热闹的地方
D. 光明的地方 -
诗中提到的“孤竹”象征的是: A. 贫穷
B. 高洁
C. 权力
D. 谄媚 -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嫉妒
B. 向往
C. 失望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同样描绘了隐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归园田居》(陶渊明)与《嗟伯夷》在主题上都强调了对清净、高洁生活的向往。陶渊明通过归隐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东方朔则通过伯夷的隐居体现了对高洁品格的推崇,二者虽形式不同,但思想内核相似。
参考资料:
- 《汉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东方朔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