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边将》
时间: 2025-01-06 13:3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边将
韦庄 〔唐代〕
昔因征远向金微,
马出榆关一鸟飞。
万里只携孤剑去,
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
身著文皇旧赐衣。
只待烟尘报天子,
满头霜雪为兵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因出征远方而向金微的边关出发,马儿越过榆关就像一只鸟儿飞翔。一路上我只带着孤独的剑,十年来只是在边塞追逐归来的鸿雁。手招新降的虏人,身上穿着文皇所赐的旧衣。只等烟尘再度回报给天子,满头白发和霜雪是我为兵事所付出的代价。
注释:
- 金微:指边境的金代地域,象征远征的地方。
- 榆关:古代边关之一,形容驶出边界。
- 孤剑:象征孤独的征战生涯,没有同伴。
- 塞鸿:指边塞的鸿雁,象征归乡的希望。
- 都护:指边疆的统治者或将领。
-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著名皇帝。
- 烟尘:战争的痕迹,象征胜利的消息。
- 霜雪:象征年老与艰苦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万里只携孤剑去”,可以联系到古人征战的艰辛和孤独,反映了边境将士的奉献精神。
- “只待烟尘报天子”体现了士兵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期待,渴望能为国家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在京城长大。韦庄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征战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的忧国忧民。
创作背景:
《赠边将》创作于唐代中期,彼时边疆战事频繁,诗人意在表达对边将的敬意,以及对征战生涯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传达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情怀。
诗歌鉴赏:
《赠边将》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色彩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征战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士兵的孤独与坚毅。开头的“昔因征远向金微”,简洁的开篇便引入了主题,展现出士兵为了家国而远征的决绝。而“马出榆关一鸟飞”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士兵出征的壮观场景,表现出一种无畏和勇敢的气概。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孤独与无奈的感叹,“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表达出士兵在漫长征途中的孤寂与无所归依。这样的情感在后面的“只待烟尘报天子”中得到了升华,士兵对胜利的期待与对国家的忠诚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
最后,诗人以“满头霜雪为兵机”收尾,既是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征战生涯的总结,流露出一种深沉的自责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成功地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展示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因征远向金微:过去因为征战远方,向着边疆出发。
- 马出榆关一鸟飞:马儿越过榆关,像一只飞翔的鸟。
- 万里只携孤剑去:我只带着一把孤独的剑,走过万里路。
- 十年空逐塞鸿归:十年来只是在边塞追逐归来的鸿雁,感受到无尽的寂寞。
- 手招都护新降虏:我在手势招呼新降的敌人,展示出我的威严。
- 身著文皇旧赐衣:身上穿着文皇所赐的旧衣,体现了身份的变迁和历史的沉重。
- 只待烟尘报天子:只等待烟尘的消息传达给天子,寄托对胜利的期待。
- 满头霜雪为兵机:满头白发和霜雪是为了战争的付出,感慨岁月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出榆关一鸟飞”,将马儿的奔腾比喻为鸟儿的自由飞翔,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首诗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 夸张:如“满头霜雪为兵机”,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边将征战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与同情,展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通过对征战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边塞生活的艰辛。
意象分析:
- 孤剑:象征孤独与坚毅,反映出士兵在征战中的无助与孤寂。
- 烟尘:战争的象征,寓意着胜利与归属的希望。
- 霜雪:象征岁月与艰辛,体现出征战生活的残酷与士兵的奉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金微”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中原地区
- B. 边疆地区
- C. 海外
- D. 乡村
-
诗中“马出榆关一鸟飞”中的“鸟”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乡愁
- C. 战争
- D. 死亡
-
诗的最后一句“满头霜雪为兵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忧愁
- D. 自豪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描绘了士兵的豪情与壮志。
- 《凉州词》: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孤独。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赠边将》都描绘了边塞征战的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士兵的豪情壮志,而后者则更注重士兵的孤独与无奈。
-
《凉州词》(王之涣)表现出对边塞美景的赞美,而《赠边将》则更关注士兵的心路历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庄研究》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