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作者: 韦庄 〔唐代〕
夜夜相思更漏残,
伤心明月凭阑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
忆来惟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夜里我思念你,时光流逝,心中愈加忧伤,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栏杆上,令我更加伤心。想念你让我觉得锦被冰冷。即使你就在眼前的画堂中,但我却感觉像深海般遥远。回忆往昔,只能翻看旧书,心中满是怀念。我们何时才能携手共入长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更漏残:指夜深时更漏的时间已过,表示夜晚已晚,思念愈重。
- 伤心:形容内心的伤感与愁苦。
- 凭阑干: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姿态。
- 锦衾:用锦缎做的被子,象征温暖舒适,但在此却因思念而感到寒冷。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但内心的隔阂却很深。
- 旧书:指往日的书信或回忆,象征着过去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团聚。诗中提到长安,暗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楚江,晚唐著名词人兼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音韵和谐著称。他的词风受到李清照、柳永等人的影响,深受后人赞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常常被迫离散,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愈加深沉,情感表达亦愈加真挚。
诗歌鉴赏: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爱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词以夜晚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孤独而伤感的氛围。开篇“夜夜相思更漏残”便引入了夜间的思念主题,随着时光流逝,思念愈加浓烈。明月照耀下的栏杆成了思念的寄托,诗人站在栏杆旁,似乎在等待着某人的到来。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锦衾的寒冷感映射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即使身处相近之地,心灵的距离却如深海般遥远。随后通过“忆来惟把旧书看”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书信或旧物成为情感的寄托,增强了诗中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几时携手入长安”则是对未来的渴望,寄托着对团圆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展现了韦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夜相思更漏残:每个夜晚都在思念中度过,夜深时更漏已过,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愈加迫切。
- 伤心明月凭阑干:月光明亮,但在思念面前却显得无情,诗人孤独地依靠在栏杆上,增添了伤感。
- 想君思我锦衾寒:想念你让我觉得被子也变得冰冷,情感的深度通过这个对比突出。
- 咫尺画堂深似海:即使你就在眼前,但心灵的距离却如同大海一般深邃。
- 忆来惟把旧书看:回忆往昔时光,旧书成为唯一的慰藉。
- 几时携手入长安:对未来的期待,渴望与爱人一起走入美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夜晚,强调情感的深重。
- 对仗:如“咫尺画堂”与“深似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明月被赋予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表达了在孤独与时光流逝中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明亮却又冷清。
- 阑干: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姿态,象征着对爱的期待与思念。
- 锦衾:温暖的象征,但在思念中却显得寒冷,展现情感的反差。
- 旧书:过去的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思念的深重? A. 月光
B. 锦衾
C. 旧书
D. 以上都是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A. 夜夜相思更漏残
B. 想君思我锦衾寒
C. 几时携手入长安
D. 伤心明月凭阑干 -
“咫尺画堂深似海”中,“咫尺”是指什么?
A. 身体的距离
B. 心灵的距离
C. 书本的距离
D. 时间的距离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情感细腻,运用比喻和象征。
- 柳永《雨霖铃》:通过景象描绘传达思念之情,语言更加婉转动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