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鸦》
时间: 2025-01-04 11:2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鸦
作者: 胡先骕 〔近代〕
暮秋如荠苍烟淡,翩翾万鸦飞舞。画堞笳哀,连营马动,极目荒寒如许。
枝头对语,似惯说兴亡,坐观今古。塔影沈沈,半山残照又西去。
中原劫灰见否。认隋堤怨柳,飘尽风絮。老柏鸣鸱,颓垣噪鹊,
迸入乱离情绪。天涯倦羽。恐遍绕南枝,定巢无处。
只羡冥鸿,五湖堪寄旅。
白话文翻译
在暮秋的时节,苍烟淡淡,万只乌鸦翩翩飞舞。画楼上,哀伤的笛声响起,连营的马匹也开始骚动,远望去,荒凉的寒意弥漫四周。
枝头的鸟儿相互对语,似乎习惯了谈论兴亡变化,坐在这里观望今古。塔影沉沉,半山的残阳也慢慢西去。
中原的劫灰是否可见?认得那隋堤上的怨柳,已随风絮飘尽。老树的鸣叫,颓垣上的鸟儿喧哗,
纷纷涌入内心的乱离情绪。天涯漂泊的我,恐怕要四处徘徊,再无定处。
只羡慕那在冥冥之中飞翔的鸿雁,五湖四海只可寄托我的旅途。
注释
- 如荠:指秋天的时节,荠是指一种植物,这里比喻暮秋的景象。
- 翩翾:形容鸟类飞舞的轻盈状态。
- 画堞笳哀:画堞是指绘画的楼台,笳是古代乐器,这里形容悲凉的音乐声。
- 荒寒:形容冷清、荒凉的感觉。
- 隋堤怨柳:指历史上隋朝时期的堤岸,怨柳代表着悲伤的情感。
- 冥鸿:指在幽冥中的鸿雁,象征自由和漂泊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先骕(1895-1949),原名胡先骕,字少白,号白云,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作品受清代词风影响,兼具古典美和现代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近现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历史的兴亡、个人的漂泊使作者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天乐·鸦》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暮秋如荠”引入,浓厚的秋意不仅传达出时节的变换,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衰落。接下来的“翩翾万鸦飞舞”则描绘出乌鸦的飞翔,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多次提及“兴亡”,如“枝头对语,似惯说兴亡”,展现出对历史的沉思。诗人坐观今古,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着,“塔影沈沈,半山残照又西去”则通过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苍凉的情绪。山的残照与沉沉的塔影,形成对比,表现出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事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只羡冥鸿,五湖堪寄旅”结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接受。冥鸿象征着不受拘束的灵魂,而“五湖”则代表了广阔的天地。整首词作在伤感中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秋如荠苍烟淡”:描绘暮秋的景象,苍烟淡淡,意境清幽。
- “翩翾万鸦飞舞”:乌鸦成群飞舞,象征着生命的动荡与无常。
- “画堞笳哀,连营马动”:哀伤的音乐声和骚动的马,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极目荒寒如许”:远望去,荒凉的寒意弥漫,带出孤寂的感觉。
- “枝头对语,似惯说兴亡”:鸟儿在枝头对话,似乎在谈论历史的兴衰。
- “塔影沈沈,半山残照又西去”:塔影渐沉,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中原劫灰见否”:发问中原的劫难与灰烬,暗示历史的悲剧。
- “认隋堤怨柳,飘尽风絮”:感伤历史的变化,怨柳随风飘散。
- “老柏鸣鸱,颓垣噪鹊”:老树的鸣叫与颓废的环境形成对比,暗示内心的困扰。
- “天涯倦羽。恐遍绕南枝,定巢无处”:表达漂泊无依的无奈感。
- “只羡冥鸿,五湖堪寄旅”:最后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漂泊生活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比作“如荠”,形象生动地描绘景象。
- 拟人:枝头的鸟儿对语,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塔影沈沈,半山残照”,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作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着死亡与哀伤,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秋景: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退。
- 古塔与夕阳: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
- 怨柳:暗示历史的悲伤与对往事的追忆。
- 冥鸿:象征自由与漂泊的灵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暮秋如荠”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
“只羡冥鸿”中,冥鸿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悲伤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由与漂泊
D. 友谊的真谛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胡先骕的作品更注重历史与社会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关注的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