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五十首 其二十》
时间: 2025-01-14 19:5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侯高谊何肫挚,相逢更邀同醉。
画壁旗亭,餔糟曲部,今日谁同逸致。
杯深酿旨。又胜侣招携,鸦歌闲肄。
玉盏倾余,夜窗银烛蔼清气。
尊前还共订谱,榕皋旧什,工尺堪比。
邓尉寻秋,天平揽胜,昨梦依稀犹记。
琼英照水,待共结精庐,万梅华里。
月媚春酣,翠尊偕泛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场景。诗中提到虎侯的高尚情谊,大家相聚时互相邀请共饮。画壁和旗亭的场景让人感到悠闲自在,今天又有谁能共赏这份逸趣呢?酒杯中装满了美酒,朋友们的陪伴更是让人感到愉悦。夜晚的窗前,银烛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温馨的气氛让人陶醉。我们在酒尊前共同谱写新的友谊,回忆起榕树下的旧事,感慨工尺之音的动听。邓尉寻秋,天平山的美景,似乎在昨夜的梦中依稀可见。琼英映照在水中,期待与朋友共同建造精致的庐舍,梅花盛开的地方。月光柔美,春意浓厚,酒杯轻轻漂流着。
注释
- 虎侯:指的是虎丘,可能是指一种高洁的情谊或友人。
- 高谊:高尚的友情。
- 餔糟:指吃酒后剩下的糟粕,形容酒宴。
- 工尺:古代音乐的记谱法,指音乐的技艺。
- 邓尉:邓尉寻秋是指一种寻寻觅觅的情绪,可能是秋天的追忆。
- 琼英:美玉般的花,象征美好。
- 翠尊:指青色的酒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端木埰,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以其清丽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友谊、山水和人生感悟,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聚会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清代文人对于社交与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聚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以“虎侯高谊”引入,强调了与友人相聚的珍贵。接着,诗中对“画壁旗亭”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诗人通过酒杯、烛光等意象,渲染出夜晚的温馨与静谧,体现了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尊前还共订谱”一句,表达了对旧日情谊的怀念与珍视,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在时间中延续的。而“琼英照水,待共结精庐”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象征着理想与友谊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侯高谊何肫挚”:开篇提到虎侯,象征着友谊的高尚与深厚。
- “相逢更邀同醉”:强调相遇的快乐,朋友之间的邀请增添了亲密感。
- “画壁旗亭,餔糟曲部”:描绘聚会的场所,画壁和旗亭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 “今日谁同逸致”:问谁能共享这个愉快的时光,体现了对友情的珍惜。
- “杯深酿旨”:酒杯中盛满美酒,象征欢聚的欢愉。
- “又胜侣招携,鸦歌闲肄”:与朋友相聚的乐趣,鸦歌闲肄描绘了轻松的环境。
- “玉盏倾余,夜窗银烛蔼清气”:夜晚的温馨,烛光的清气让人感到宁静。
- “尊前还共订谱”:共同编写新的友谊,传递出对旧日回忆的珍视。
- “榕皋旧什,工尺堪比”:回忆起往昔的美好,强调音乐的美妙。
- “邓尉寻秋,天平揽胜”:提到秋天的景色,寄托对自然的向往。
- “昨梦依稀犹记”:梦中的美好画面,增强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琼英照水,待共结精庐”:期望与友人一起建造美好生活。
- “万梅华里”:梅花盛开的地方,象征美好的未来。
- “月媚春酣,翠尊偕泛蚁”: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轻松的饮酒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英照水”,用美玉比喻美丽的花。
- 拟人:如“月媚春酣”,将月亮和春天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多有对仗之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聚会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侯:象征高尚的友情。
- 画壁、旗亭:代表聚会的场所,营造轻松的氛围。
- 玉盏:象征美酒,代表欢聚的愉快氛围。
- 琼英:美玉般的花,象征美好与理想。
- 月媚、春酣:象征美好的时光与愉悦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高尚的友情
C. 一个地方 -
诗中提到的“榕皋”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旧日的回忆
C. 聚会的场所 -
诗中“琼英照水”的意象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友谊的深厚
C. 理想与美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描绘了饮酒的愉悦与对友谊的珍视,但更加强调豪放与人生短暂的哲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思乡情感中融入了对友人的怀念,情感更加沉重。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友情、饮酒及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