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七》

时间: 2025-01-19 17:50:19

日落天低湘岸杳。

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

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

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

明月南枝乌鹊绕。

登楼何处依刘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天低湘岸杳。
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
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
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
明月南枝乌鹊绕。
登楼何处依刘表。

白话文翻译:

日落时分,天空低垂,湘江的岸边显得模糊不清。
眼前满是青葱的景色,我独自一人站在小小的苍峰上。
这条路正是昭王南巡的古道。
空潭之水流淌,带着我的怨愤,波光轻袅。
绿影在清寒的水面上摇曳,春天的船儿已然启航。
我还记得当年年轻时在渌水边唱歌的情景。
明月照耀着南边的枝头,乌鹊在绕飞。
我登上楼台,四下寻觅,却不知依靠何处,想起刘表的身影。

注释:

  • 湘岸:指湘江的岸边。
  • :模糊、遥远。
  • 茏葱:指绿意盎然的样子。
  • 昭王:指楚昭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南狩是他的一次远征。
  • 空潭:空荡荡的潭水,流怨寓意对往事的惆怅。
  • 渌水歌:指古代的歌谣,表现青春年少时的欢乐。
  • 刘表: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地方统治者,常被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明代末年和清初的著名诗人、哲学家,主张“心即理”,在诗歌上有独特的见解,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诗人借景抒怀,寄托自己的思绪。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惆怅。开篇“日落天低湘岸杳”描绘出夕阳西下时分,湘江岸边的宁静与孤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通过“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感,眼前的繁茂景色反衬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渺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则引入历史典故,昭王的征途不仅是地理上的旅行,更是对历史的思索;而“空潭流怨波光袅”则传达出一种幽怨的情感,潭水流淌,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苦闷。最后的“明月南枝乌鹊绕”与“登楼何处依刘表”把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结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王夫之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落天低湘岸杳:描绘日落时的湘江,环境昏暗,给人一种孤寂感。
  2. 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站在苍峰上,眼前满是绿意,反衬出诗人自己的渺小与孤独。
  3. 道是昭王南狩道:提到昭王,暗指历史的悠久与对往事的追溯。
  4. 空潭流怨波光袅:潭水流动,似乎在诉说诗人的怨恨与不满。
  5. 绿影寒澄春放棹:春天的到来与船只的启航,暗含对希望的渴望。
  6. 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回忆年轻时的快乐,渴望重温往昔。
  7. 明月南枝乌鹊绕: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生动,月光下的乌鹊飞舞生动。
  8. 登楼何处依刘表: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叹自己的无依无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落天低”与“空潭流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用潭水流动比喻内心情感的波动。
  • 拟人:波光袅袅,似乎在诉说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受,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日落: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湘岸: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苍峰:象征孤独与渺小。
  • 昭王: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流逝。
  • 明月:象征寂寞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日落天低湘岸杳”中“杳”的意思是: A. 清晰
    B. 模糊
    C. 远大

  2. 诗中提到的“昭王”是谁的称号? A. 汉朝的皇帝
    B. 楚国的国王
    C. 三国的名将

  3. “绿影寒澄春放棹”中的“放棹”指的是: A. 归来
    B. 启航
    C. 停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春景》李清照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蝶恋花》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对爱情的渴望,与王夫之的历史感、哲思相对,形成鲜明对比。
  • 晏殊的作品则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王夫之则更倾向于历史与个人的结合,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文集》
  • 《明清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