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北归留题三学山》
时间: 2025-01-04 15:0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霁北归留题三学山 薛能 〔唐代〕
远树平川半夕阳, 锦城遥辨立危墙。 闲思胜事多遗恨, 却悔公心是谩忙。 灌口阙寻惭远客, 峨嵋乖约负支郎。 灵龛一望终何得, 谬有人情满蜀乡。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树木和平川被夕阳映照, 在锦城远处能辨认出高耸的城墙。 闲暇时思考过去的胜事,留下了许多遗憾, 却后悔自己的公心是徒劳的忙碌。 在灌口寻找遗迹,感到愧对远方的客人, 未能如约前往峨嵋,辜负了支郎的期待。 望着灵龛,终究不知能得到什么, 错误地充满了对蜀乡的人情。
注释:
- 远树平川:指远处的树木和平坦的川地。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美丽而得名。
- 危墙:高耸的城墙。
- 闲思胜事:闲暇时回忆过去的辉煌事迹。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公心:为公众利益的心思。
- 谩忙:徒劳的忙碌。
- 灌口:地名,可能指某个有历史遗迹的地方。
- 惭远客:感到愧对远方的客人。
- 峨嵋:山名,位于四川。
- 乖约:违背了约定。
- 负支郎:辜负了支郎的期待。
- 灵龛:供奉神灵的龛位。
- 谬有人情:错误地充满了人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山水诗。此诗可能是在薛能北归途中,经过三学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事迹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薛能北归途中,经过三学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事迹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三学山位于四川,是佛教圣地,诗人可能在此有所感悟,从而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远树平川、锦城危墙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在闲思中回忆过去的胜事,却感到多有遗恨,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灌口阙寻惭远客”和“峨嵋乖约负支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履行承诺的愧疚。最后,诗人望着灵龛,感到迷茫,对蜀乡的人情充满了错误的期待,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人情的复杂感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树平川半夕阳: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远景,远处的树木和平川被夕阳映照,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氛围。
- 锦城遥辨立危墙:在远处能辨认出成都高耸的城墙,暗示了诗人的远行和对故乡的思念。
- 闲思胜事多遗恨:闲暇时回忆过去的辉煌事迹,却留下了许多遗憾,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
- 却悔公心是谩忙:后悔自己的公心是徒劳的忙碌,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 灌口阙寻惭远客:在灌口寻找遗迹,感到愧对远方的客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履行承诺的愧疚。
- 峨嵋乖约负支郎:未能如约前往峨嵋,辜负了支郎的期待,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愧疚感。
- 灵龛一望终何得:望着灵龛,终究不知能得到什么,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 谬有人情满蜀乡:错误地充满了对蜀乡的人情,表达了诗人对人情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树平川半夕阳”中的“半夕阳”比喻夕阳的余晖。
- 拟人:如“锦城遥辨立危墙”中的“立危墙”赋予了城墙以人的姿态。
- 对仗:如“闲思胜事多遗恨,却悔公心是谩忙”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描绘远景和回忆过去,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情的复杂感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树平川:远处的树木和平坦的川地,营造出辽阔的氛围。
- 锦城:成都的别称,象征着繁华和美丽。
- 危墙:高耸的城墙,象征着坚固和庄严。
- 灌口:地名,可能指某个有历史遗迹的地方,象征着历史和记忆。
- 峨嵋:山名,位于四川,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灵龛:供奉神灵的龛位,象征着信仰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成都 B. 北京 C. 南京 D. 西安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A. 喜悦和满足 B. 遗憾和愧疚 C. 愤怒和失望 D. 平静和安宁
-
诗中的“灌口阙寻惭远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客的欢迎 B. 对远客的愧疚 C. 对远客的思念 D. 对远客的忽视
答案:
- A. 成都
- B. 遗憾和愧疚
- B. 对远客的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情感更为深沉。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与薛能的诗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薛能的《雨霁北归留题三学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杜甫的诗情感更为深沉,薛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