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平等院》

时间: 2025-01-19 13:53:15

十里城中一院僧,各持巾钵事南能。

还应笑我功名客,未解嫌官学大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平等院 薛能 〔唐代〕 十里城中一院僧,各持巾钵事南能。 还应笑我功名客,未解嫌官学大乘。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城中的一座寺院里,有一位僧人,他们各自拿着巾和钵,从事南能的事务。 他们或许会嘲笑我这个追求功名的人,因为我未能理解并嫌弃官场学习大乘佛法的深意。

注释:

  • 十里城:指城市的范围。
  • 一院僧:指寺院中的僧人。
  • 巾钵:僧人使用的物品,巾用于擦拭,钵用于盛食物。
  • 南能:指南宗禅,禅宗的一个流派。
  • 功名客:追求功名的人。
  • 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强调普渡众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佛教和世俗功名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访问一座名为平等院的寺院时所作,通过对比僧人的生活和自己的世俗追求,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某种向往或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僧人和功名客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和对佛教生活的向往。诗中“十里城中一院僧”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与“功名客”的繁忙世俗形成鲜明对比。僧人“各持巾钵事南能”,专注于佛法修行,而“功名客”则“未解嫌官学大乘”,暗示了对世俗追求的怀疑和对佛教深意的渴望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佛教文化的兴趣和对自己生活道路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寺院的位置和僧人的生活状态。
  • 第二句具体描述了僧人的日常活动,强调他们对佛法的专注。
  • 第三句引入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即“功名客”。
  • 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理解佛教深意的自嘲和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僧人和功名客的生活对比,突出主题。
  • 自嘲:作者以“功名客”的身份自嘲,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僧人和功名客生活的对比,探讨了世俗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十里城:象征繁忙的世俗世界。
  • 一院僧:象征宁静的佛教生活。
  • 巾钵:象征僧人的简朴生活和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能”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能力 B. 南宗禅 C. 南方的能量 答案:B

  2. 作者在诗中自称为哪种人? A. 僧人 B. 功名客 C. 学者 答案:B

  3. 诗中的“大乘”是指什么? A. 大车 B. 佛教的一个派别 C. 大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薛能的《题平等院》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薛能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佛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中国佛教史》:了解佛教在唐代的发展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