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清晨的凉风轻拂着长长的竹席,空荡荡的城池在淡淡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天空星河闪烁,一只孤雁在秋天的夜空中飞过,夜晚的千家万户传来砧杵声,显得格外宁静。节气已经接近晚秋,我的心情也随之显得有些沉重,似乎连入睡的时间都在拖延。往日吟诵的优美诗句,此刻不知不觉中已经被乌鸦的鸣叫打断了。
注释
- 长簟:长竹席,指铺在床上的竹席,迎风而凉。
- 澹月华:清淡的月光,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宁静。
- 星河秋一雁:星空下,秋天的一只孤雁飞过,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砧杵:砧板与杵,制作食物的工具,象征着家庭的琐碎与生活的忙碌。
- 节候:指节气和时令,表示秋冬交替的时节。
- 心期卧亦赊:心中期待着安睡,但却总是拖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20年-约公元780年),字景山,号东皋,唐代诗人。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写于秋夜,反映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诗人与朋友程延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深厚的友谊,因而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迎风的早晨,长竹席上凉意袭人,空城在淡淡的月光中显得清幽。这种意境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星河秋一雁”与“砧杵夜千家”的对比,反映了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孤寂。孤雁在星空下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亲友的思念。而夜晚传来的砧杵声,则是平常生活的印记,提醒人们在宁静中仍需面对生活的琐碎。
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节气已晚,心中对宁静的渴望却总是无法实现,似乎时间在无情地拖延,使他无法安然入睡。此外,诗人提到吟唱的诗句被乌鸦的鸣叫打断,暗示着生活的烦扰与内心的焦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簟迎风早: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竹席在风中轻轻摇曳。
- 空城澹月华:孤独的城池在淡淡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
- 星河秋一雁:秋天的夜空下,有一只孤雁飞过,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砧杵夜千家:夜晚,千家万户传来砧杵声,生活的忙碌与琐碎。
- 节候看应晚:节气即将进入晚秋,时光流逝,心情似乎也随之沉重。
- 心期卧亦赊:心中期待安然入睡,却因为种种缘由而无法入眠。
- 向来吟秀句:往日吟唱的优美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文学情怀。
- 不觉已鸣鸦:不知不觉中,乌鸦的鸣叫打断了诗人的思绪,象征着生活的干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星河”与“秋雁”,形成了孤独和思念的意象,对比强烈。
- 拟人:将“心期卧亦赊”中的心情拟人化,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展现的人生哲理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簟:象征安宁与舒适,反映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月华:象征孤独与思索,映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星河:代表浩瀚的宇宙与人生的渺小,带有哲理意味。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砧杵:代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家庭,体现了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长簟”主要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床上用品
C. 一种食物
D. 一种衣服 -
诗中“星河秋一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B. 唐代
- B. 一种床上用品
- B. 孤独与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山水自然的和谐美。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涉及对亲人的思念,但更显忧伤与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