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
影孤长不出,行道在寒云。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法华寺下院望向高顶,山峰的色彩在秋日的天空下清晰可见,松树的声音在静谧的夜晚中传来。孤独的影子无法延展,行走的道路在寒冷的云雾中隐约可见。
注释:
- 法华寺: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常作为隐居、修行之地。
- 高顶:指高山的峰顶,象征着高远和超脱。
- 峰色:山峰的色彩,秋天的山色通常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
- 松声:松树的声音,通常在风中发出,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影孤:孤独的影子,暗示着诗人的孤独感。
- 寒云:寒冷的云朵,增添了诗中的冷清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法华寺下院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在寺中静修的孤独与清雅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开篇“峰色秋天见”,展现出秋天的清新与高远,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而“松声静夜闻”则将读者引入一种静谧的夜晚,松树的沙沙声宛如低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影孤长不出”,诗人使用了“孤”字,直接揭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影子无法延展,象征着他与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空虚。而最后一句“行道在寒云”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寒冷的云雾使得行走的道路显得更加渺小,暗示着人生路途的艰辛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映射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他对孤独的接受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隐逸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峰色秋天见”:山峰的色彩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展现出秋天的美丽。
- “松声静夜闻”:在静谧的夜晚,松树的声音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影孤长不出”:孤独的影子无法延展,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行道在寒云”:在寒冷的云雾中,行走的道路显得模糊不清,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不确定。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峰色”和“松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松树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给人以亲切感。
- 象征:影子与云雾象征着孤独与人生的艰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峰色:象征高远与清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松声:象征宁静与安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 影孤:象征孤独与寂寞,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寒云:象征未知与不确定,反映了人生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 A. 法华寺
- B. 寂静寺
- C. 少林寺
-
“影孤”的意思是什么?
- A. 人多热闹
- B. 孤独的影子
- C. 影子长长
-
诗中描绘的声音是什么?
- A. 鸟鸣
- B. 松声
- C. 雨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皎然的诗则更侧重内心的孤独感。两者虽然同为山水诗,却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