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忠孝祠次韵》
时间: 2025-01-19 19:4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祠前一带抱江深,翠柏垂檐直半寻。
万古未应销碧血,千秋犹自想丹心。
传家岂让忠臣卞,事志何殊孝子参。
知是精灵留粤峤,叠教绳武到芳林。
白话文翻译:
在祠堂前的江水深处,翠绿的柏树直垂到檐下。
万古以来,忠诚的血液未曾消逝,千秋之后,仍然怀念那赤诚的心。
传家之业怎么能输给忠臣卞,志向何曾与孝子参不同。
知道这精灵留在粤峤,叠加的教诲让武士们到达芳林。
注释:
- 祠前:指的是忠孝祠的前面。
- 抱江深:表示祠堂依傍着深邃的江水。
- 翠柏:指绿色的柏树。
- 碧血:忠臣的血,象征忠诚与牺牲。
- 丹心:赤诚之心,忠心。
- 卞:指卞和,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
- 参:指的是孝子,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
- 粤峤:地名,可能指的是粤地的山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应徵,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在文人圈中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忠孝文化为主题,以表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访问忠孝祠时,表达了对忠臣孝子的崇敬,反映了明清时期士人对忠孝文化的重视。忠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探讨了忠诚与孝道的传承。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传达了对忠孝精神的敬仰。开篇以“祠前一带抱江深”引入,描绘出祠堂环境的深邃与宁静,给人一种肃穆之感。接着“万古未应销碧血,千秋犹自想丹心”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牺牲精神的赞美,强调在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依然鲜活。接下来的“传家岂让忠臣卞,事志何殊孝子参”,则进一步阐释了忠与孝之间的相通,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诗的最后两句“知是精灵留粤峤,叠教绳武到芳林”,则将忠孝精神与自然景观结合,传达出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深刻的历史感,也有自然的诗意,令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弘扬忠孝文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祠前一带抱江深:描绘环境,营造氛围。
- 翠柏垂檐直半寻:自然意象,象征坚韧与永恒。
- 万古未应销碧血:强调忠诚的价值与持久。
- 千秋犹自想丹心:表达怀念与敬仰。
- 传家岂让忠臣卞:提及历史人物,探讨忠诚。
- 事志何殊孝子参:将忠与孝并置,强调其同等重要性。
- 知是精灵留粤峤:引入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 叠教绳武到芳林:象征教育与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血”、“丹心”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忠诚与血液相联系,形象地表达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忠孝的精神,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影响与文化传承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作者呼吁人们应继续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深远与时间的流逝。
- 翠柏:象征坚韧、长青的忠诚。
- 碧血:象征忠诚的牺牲。
- 丹心:象征赤诚之心。
- 精灵:象征文化的传承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忠臣卞指的是谁? A. 卞和
B. 孔子
C. 颜回
D. 孟子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美
B. 忠孝精神
C. 战争
D. 友情 -
“万古未应销碧血”中的“碧血”指的是什么? A. 忠诚的牺牲
B. 战争的血
C. 友情的牺牲
D. 自然的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王勃的名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木兰辞》:描绘了女性的忠勇与孝义。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谒忠孝祠次韵》在意象上都运用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注重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侧重于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清诗词选读》
- 《忠孝文化的历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