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朝阳还上元》

时间: 2025-01-04 09:22:03

青丝dh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

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冷朝阳还上元
作者: 韩翃 〔唐代〕

青丝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人坐在木兰船上,随着青丝的引导,心中愿望得以实现,回到家乡拜年。落日映照着清澈的江水,船只在外漂泊,秋风萧瑟,柳树疏落,白色的门前显得格外清冷。桥通向小市,家园林木近在咫尺,山脉环绕,平湖与野寺相连。分别后在寒食节的日子里,仍然对君子依依不舍,盼望在东田再次携手。

注释:

  • 青丝: 这里比喻船的牵引缆绳,形象生动。
  • 木兰船: 一种轻便的船只,适合江河行驶。
  • 落日澄江: 描述落日的光辉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上。
  • 乌榜: 黑色的船帆,古代船只的标志。
  • 寒食: 指寒食节,古代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后,人们扫墓祭祖,重视孝道。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晋代,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而设立的节日,提倡清明节的祭祖活动。诗中提到的“寒食里”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具清新和自然的风格,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渴望在寒食节的时刻重聚,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淡淡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以船与归家作为引子,表达了“名遂身归”的愿望,既是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也是对归属感的渴望。诗中通过“落日澄江”与“秋风疏柳”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通过描写桥、小市、林木等场景,展示了家乡的美丽与宁静,形成了与离别场景的鲜明对比。最后两句以“寒食里”的情景结束,增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丝引木兰船”:青丝象征着归乡的希望,木兰船则是具体的交通工具,暗示诗人的归心似箭。
    • “名遂身归拜庆年”:表达了诗人经过艰辛,终于可以回到故乡,拜年庆祝。
    • “落日澄江乌榜外”:描绘出一种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 “秋风疏柳白门前”:秋风中的柳树与空寂的白门,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思念。
    • “桥通小市家林近”:生动描绘了家乡的繁华与温馨。
    • “山带平湖野寺连”: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 “别后依依寒食里”:强调了离别后的思念,尤其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下。
    • “共君携手在东田”:期盼与友人再次相聚,共享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落日澄江”和“秋风疏柳”,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美感。
    • 比喻: 青丝引船的意象,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青丝: 象征着连接与牵引,暗示对故乡的向往。
  • 木兰船: 代表着旅途与归乡的工具。
  • 落日: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秋风疏柳: 传达出孤寂与思念的情感。
  • 桥、小市、家林: 体现了乡村的温馨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清明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 D) 端午节
  2. “青丝引木兰船”的意思是什么?

    • A) 船的颜色
    • B) 向往的情感
    • C) 船的牵引
    • D) 归家的愿望
  3. 诗人在诗中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怀念
    • B) 无所谓
    • C) 厌恶
    • D) 忽视

答案:

  1. B) 寒食节
  2. C) 船的牵引
  3. A)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韩翃的《送冷朝阳还上元》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但韩翃的诗更侧重于故乡的描绘与归属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离别的伤感,二者各具特色,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欣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