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明府赴连州
作者: 韩翃 〔唐代〕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
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李明府赴连州的旅程。诗人写道:“千里之外的南方湘水,孤舟缓缓驶入桂阳。各地诸侯迎接贵客,小吏们向官员行礼。春天的衣服轻薄,初次宴席上木槿花芬芳。看那春雨滋润的速度,不必等到荔枝的香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 孤舟:一只孤独的小船,象征着旅途的孤独与艰辛。
- 诸侯:指地方的统治者,古代对地方官员的称呼。
- 小吏:指基层官员,地位较低。
- 春服:春天的衣服,轻薄的衣物。
- 橦花:一种春天开花的植物。
- 木槿:木槿花,夏秋季节开花,具有芳香。
- 承雨露:承受春雨和露水,象征着生机和滋润。
- 荔枝:一种水果,香甜可口,象征着丰收和美好。
典故解析:
- “万里向南湘”:南湘指的是湘江,古时诗人常用此地作为诗歌的意象,象征着远方的旅途。
- “诸侯迎上客”:反映了当时对官员的重视和礼遇,体现社会的等级制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 706 年—约 780 年),唐代诗人,字仲弓,号峨山。韩翃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李明府的出行象征着官员的流动与交流,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生活。
诗歌鉴赏
《送李明府赴连州》是一首充满春意和离别情感的诗。诗中以简单而生动的景象描绘了李明府出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开头两句“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的旅途之中,孤舟在春水中缓缓前行,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远离。接下来的“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则展现了李明府在连州受到的礼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尊重。
而“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春天的服装轻薄,木槿花的香气弥漫在初次宴席上,增添了欢快的氛围。最后一句“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则表明诗人对时光的珍惜,春雨的滋润意味着万物复苏,荔枝的香气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情感深厚而又清新,展示了韩翃独特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向南湘:描绘了遥远的旅途,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惆怅。
- 孤舟入桂阳:孤舟象征着离别,桂阳是目的地,显示出旅途的孤独与艰辛。
- 诸侯迎上客:反映了地方官员对李明府的尊重与礼遇,表现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 小吏拜官郎:基层官员对上级的敬畏,隐含了对权力的承认。
- 春服橦花细:春天的服装轻薄,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初筵木槿芳:初次宴席上木槿花的芳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看承雨露速:春雨滋润万物,象征着生机勃勃。
- 不待荔枝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不必等待丰收的果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孤舟比喻离别的孤独。
- 拟人:春雨承载生机,赋予雨露以生命。
- 对仗:如“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生动的景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与人际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着旅途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春服: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木槿:象征着友谊与美好,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 荔枝:象征着丰收与美好未来,寄托了对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
- C) 繁华
-
“春服橦花细”中“春服”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衣服
- B) 春天的衣服
- C) 夏天的衣服
-
“不待荔枝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期待?
- A) 不好的结果
- B) 美好的生活
- C) 迷茫的未来
答案:
- B) 离别
- B) 春天的衣服
- B) 美好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送别》 伍佰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王之涣:同样描绘送别的场景,但更侧重于友谊的深厚与离别的情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同为韩愈的作品,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送李明府赴连州》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