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时间: 2025-01-01 12:47:25

邦君采菊地,近接旅人居。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闾。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邦君采菊地,近接旅人居。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闾。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

白话文翻译:

地方长官采菊的地方,靠近旅人的居所。 一次任命招来了衰弱的疾病,清冷的月光照耀着乡里。 离开官职感到惭愧,如同谢安一样;下榻之处显得尊贵,如同徐庶一样。 不要奇怪我在沙边倒下,只是偏爱杯中的余酒。

注释:

  • 邦君:指地方长官。
  • 采菊地:指地方长官的活动场所,可能暗指其清廉或高洁。
  • 旅人居:指旅人或客人的居住地。
  • 一命:指一次任命或一次机会。
  • 衰疾:指衰弱或疾病。
  • 清光:指清冷的月光。
  • 里闾:指乡里或村庄。
  • 去官:指离开官职。
  • 惭比谢:感到惭愧,如同谢安一样。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以其清高和淡泊名利著称。
  • 下榻:指住宿或安置。
  • 贵同徐:显得尊贵,如同徐庶一样。徐庶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以其才智和品德著称。
  • 沙边倒:指在沙边倒下或醉倒。
  • 偏沾杯酌馀:偏爱杯中的余酒,指喜欢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地方长官的宴会上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地方长官的九日宴会上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地方长官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邦君采菊地”和“清光照里闾”描绘了宴会的清雅和高洁,而“去官惭比谢”和“下榻贵同徐”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则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邦君采菊地,近接旅人居。”:描绘了地方长官的活动场所,靠近旅人的居所,暗示了宴会的清雅和高洁。
  2.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闾。”:表达了诗人因一次任命而招来衰弱的疾病,清冷的月光照耀着乡里,营造了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氛围。
  3.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表达了诗人离开官职感到惭愧,如同谢安一样;下榻之处显得尊贵,如同徐庶一样,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4. “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惭比谢”和“贵同徐”,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 拟人:如“清光照里闾”,将月光拟人化,营造了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氛围。
  • 对仗:如“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采菊地:象征清廉或高洁。
  • 清光:象征清冷和高洁。
  • 沙边倒:象征轻松和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邦君”指的是什么? A. 地方长官 B. 旅人 C. 诗人自己 D. 徐庶 答案:A

  2. 诗中的“惭比谢”中的“谢”指的是谁? A. 谢安 B. 谢灵运 C. 谢朓 D. 谢道韫 答案:A

  3. 诗中的“贵同徐”中的“徐”指的是谁? A. 徐庶 B. 徐霞客 C. 徐光启 D. 徐渭 答案:A

  4. 诗中的“偏沾杯酌馀”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酒 B. 菊花 C. 月光 D. 沙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词对比:

  • 戴叔伦的《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但戴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而王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戴叔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戴叔伦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戴叔伦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