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宥厅孤桐》

时间: 2025-01-17 10:40:36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段宥厅孤桐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桐树,凤凰在此栖息,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寒冷。树上的枯叶已然全部落尽,只剩下光秃的枝干,仍有苍翠的残影。虚心的人又有谁能看到这树的内心呢?那直直的影子并非没有缘由。琴声发出时,调子依旧悲苦,清商之音使我倍感疲惫。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孤桐:孤独的桐树,象征孤独与清高。
  • 槁叶:枯叶,暗示凋零。
  • 虚心:指内心的空灵和谦卑。
  • 清商: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式,常带有悲凉之感。

典故解析:

  • 凤凰栖息于桐,传说中的象征,常与高洁的志向相联系。
  • “清商”调,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风格,常用于表达忧伤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壮阔景象和豪情壮志。他的诗风刚劲有力,情感真挚。王昌龄的诗歌经常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富于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 《段宥厅孤桐》创作于王昌龄的晚年,可能受到了生活境遇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命和音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段宥厅孤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孤桐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开篇提到“凤凰所宿处”,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随着“月映孤桐寒”的描绘,孤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寂。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一句,描绘了桐树的枯萎与苍凉,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树干的空寂,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接下来的“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则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内心的情感往往难以被外界理解,直影的存在也不是毫无缘由的,反映了诗人对存在的独特见解。

最后两句“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则将情感升华至音乐的层面,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悲苦。音乐在此成为抒发情感的载体,与诗人的孤独感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描绘了凤凰栖息在孤独的桐树上,月光照耀下的寒冷气息,暗示了孤独的美感。

  2.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形象地展现了枯叶已尽,树干空旷而依稀可见的苍翠,象征着生命的残存和无奈。

  3.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提出思考,内心的虚心与孤独难以被他人理解,影子的存在也有其原因。

  4.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音乐的悲苦和清商的调子,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桐”比喻诗人的孤独。
  • 拟人:赋予桐树以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 对仗:如“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以及对音乐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高洁与理想。
  • 孤桐:象征孤独与清高。
  • 月光:象征孤独中的宁静与冷清。
  • 清商:象征音乐中的忧伤与劳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孤桐”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孤独
    C) 热情
    D) 友谊

  2. “虚心谁能见”这一句的意思是?
    A) 每个人都能看见
    B) 内心的情感难以被理解
    C) 只要努力就能看到
    D) 视野开阔

  3. “清商劳一弹”中“清商”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音乐调式
    C) 一种舞蹈
    D) 一种乐器的演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边塞的孤独与豪情。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了月光下的孤独情感。

诗词对比:

  • 王昌龄《段宥厅孤桐》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涉及孤独的主题,但王昌龄更侧重于对生命的思考与音乐的悲凉,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