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

时间: 2025-01-04 08:54:51

城东车马已促装,城西江水青茫茫。

绿杨陌上一杯酒,离愁惨淡春无光。

秦楼花映晴烟直,谁家少妇当门立。

金鞭入手紫燕嘶,回首飞云晚山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关曲
城东车马已促装,
城西江水青茫茫。
绿杨陌上一杯酒,
离愁惨淡春无光。
秦楼花映晴烟直,
谁家少妇当门立。
金鞭入手紫燕嘶,
回首飞云晚山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在城东,马车已经准备好出发,而西边,江水在阳光下显得青翠而辽阔。在绿杨树下,有人举杯畅饮,然而离愁却让春天显得格外凄凉。秦楼上,花朵在晴空中映衬得格外鲜艳,不知哪家少妇在门口静静守望。手握金鞭的骑士,听着紫燕的嘶鸣,回头望去,晚霞映照下的山峦显得格外青翠。

注释

  • 车马已促装:车马已经开始忙着准备出发,"促装"指匆忙装载。
  • 江水青茫茫:江水在阳光下显得广袤无边,"青茫茫"形容颜色和气氛。
  • 绿杨陌:指绿杨树旁的小道,"陌"是道路的意思。
  • 离愁惨淡春无光:表达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感觉春天的光彩也失去了。
  • 秦楼:古代一种楼阁,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
  • 金鞭入手紫燕嘶:骑士手握金鞭,听见紫燕叫声,表现出行旅的气氛。
  • 飞云晚山碧:回头望去,看到晚霞下的山色依然碧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郁,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在诗中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阳关曲》创作于一个春日,诗人或许正值离别之际,因而诗中流露出浓重的离愁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反衬出离别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敏感。

诗歌鉴赏

《阳关曲》是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城东的忙碌,车马准备出发,表现出一种急促的氛围;而城西的江水则显得苍茫而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外在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随后的“绿杨陌上一杯酒,离愁惨淡春无光”一句,将诗人内心的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在春天的美好时光,离愁依旧笼罩着他,使得春光显得无光。接下来的“秦楼花映晴烟直”,通过娇美的花朵和晴空的映衬,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但同时又让人想到那位在门前守望的少妇,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骑士的场景,手握金鞭,听着紫燕的叫声,回首望去,晚山的碧绿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这一幕既是对即将远行的怀念,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体现了王郁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的独特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东车马已促装:描述出发前的匆忙,暗示即将分别。
  2. 城西江水青茫茫:江水的辽阔,象征着离愁的无尽。
  3. 绿杨陌上一杯酒:酒象征欢聚,但此时反映出孤独感。
  4. 离愁惨淡春无光:离愁使春光失色,情感的沉重。
  5. 秦楼花映晴烟直:美丽的花朵映衬晴空,生动的意象。
  6. 谁家少妇当门立:少妇的守望,暗示期待与离别。
  7. 金鞭入手紫燕嘶:骑士出发前的情景,生动的描绘。
  8. 回首飞云晚山碧:回望夕阳下的山色,象征留恋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春光的消逝,形象地表达了情感。
  • 拟人:紫燕的嘶鸣仿佛在诉说离别的情感。
  • 对仗:如“秦楼花映晴烟直”与“金鞭入手紫燕嘶”,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春日场景与离别情感的交织,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意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离愁与广阔的未来。
  • 绿杨:代表生机与希望。
  • :象征聚会与欢愉,同时也反映孤独。
  • 少妇:代表期待与思念。
  • 紫燕:象征自由与旅途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杨陌上一杯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愁
    C. 愤怒

  2. “金鞭入手紫燕嘶”中的“紫燕”象征什么? A. 离别
    B. 自由
    C. 美丽

  3.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然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郁《阳关曲》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阳关曲》通过春日的美景与离愁的对比,更加渲染了情感的深度;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木的凋零,直接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