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岩杂言 其二
作者: 无愠 〔元代〕
念念无生自入微,瓶中米尽腹中饥。
夜深月下敲门急,道者蕉溪托钵归。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到内心的空虚与饥渴,虽然世事纷扰,他却渴望进入更深的精神世界。夜深人静时,有一位道士在月光下急急敲门,似乎在传达一种追求心灵追求的信念。
注释
- 念念:思念、考虑,指不断地思索。
- 无生:无生的状态,指超脱世俗的境界。
- 自入微:自己进入微妙的境界,指精神上的深入思考。
- 瓶中米尽:瓶中米粒已经用尽,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饥渴。
- 腹中饥:肚子空虚,象征对精神食粮的渴望。
- 夜深月下:深夜月光照耀下,营造了孤独、宁静的氛围。
- 敲门急:急促的敲门声,象征着外界的紧迫感。
- 道者:修道之人,追求精神世界的人。
- 蕉溪:蕉溪可能是指一个清幽的地方,象征着修道者的归处。
- 托钵归:托钵是修道者乞求施舍的一种方式,象征着对物质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无愠,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以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对道教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士人面临着困惑与迷茫,许多诗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此首诗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放下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无愠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开篇的“念念无生自入微”,传达出诗人对世事的冷漠与内心的空灵,仿佛在告诉读者,外部世界的繁华与喧嚣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瓶中米尽腹中饥”,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饥饿感,既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匮乏,也可以理解为精神食粮的缺失。夜深月下的情景,既营造了孤独的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修道的向往。
最后一联中的“道者蕉溪托钵归”,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归宿感。道士的身影不仅仅是对修道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此不仅是在描绘自己的状态,更是在呼唤一种对真理与内心平静的渴望。这首诗以简练的结构,深刻的内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念无生自入微:不断思索,意识到生命的微妙和虚无。
- 瓶中米尽腹中饥:物质的缺乏与内心的饥渴形成鲜明对比。
- 夜深月下敲门急:深夜的急促敲门声,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焦虑。
- 道者蕉溪托钵归:道士的归来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饥饿比作瓶中米尽,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意境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道士托钵归象征着对超脱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米: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物质的匮乏。
- 夜:象征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 月:象征宁静、理想与追求的光明。
- 道者:象征追求真理与精神世界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瓶中米尽”意指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物质匮乏
- C. 精神满足
- D. 心灵安宁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道者”是指__。
-
判断题:本诗主要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错)
答案:
- B
- 修道之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无愠的对超脱生活的追求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但无愠更加强调精神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陶渊明与元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