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时间: 2025-01-04 10:34:23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作者: 杜甫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寺庙,根扎在石壁上,
各个佛龛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前面的佛像已不再清晰,
苔藓覆盖了无数的身躯。
虽然古老的殿宇依然存在,
但世尊的形象也如尘埃般微不足道。
仿佛听见龙象的哀鸣,
让信者们感到无比悲伤。
使君骑着紫色的马,
捧着宝物从西方而来。
树影静谧延绵千里,
临江的景色也久久不变。
山中的僧人身着蓝色粗衣,
告诉我大栋梁已经折断。
您为宾客操心,
叹息着开设檀香施舍。
我知道多罗树,
却倚靠在莲花台上。
诸天一定欢喜,
鬼神也无所猜忌。
以此抚慰士卒,
谁又说这不是周公的才华。
穷苦子弟失去了净土,
高人却忧虑祸患的来临。
岁末风寒侵袭肉体,
荒林中寒冷依然可回。
思量入道的艰苦,
我忍不住自嘲如同婴孩。

注释

  • 得开字: 表示获得“开”字。开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启发或开启的意思。
  • 诸龛: 指许多佛龛或佛像。
  • 世尊: 指释迦牟尼佛,佛教尊称。
  • 多罗树: 意指菩提树,佛教中常提及的树种。
  • 莲华台: 比喻佛教的圣地或修行之所。

典故解析

  • 龙象泣: 此处比喻悲伤的景象,源于佛教中常用的比喻,龙象是力量与威严的象征,泣则表达了悲痛。
  • 紫马: 在古代,紫马常用来象征高贵与权力,表示使君的身份与地位。
  • 周才: 引用周公,说明治国理政的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表达了人民的疾苦、个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山寺》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国家动荡和个人困境,诗中蕴含了对佛教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信仰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寺》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杜甫对人生、信仰与自然的复杂思考。诗中描绘的寺庙景象以及与佛教信仰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反思。初看诗文,寺庙的荒凉与寂静似乎传达出一丝悲伤,然而,细品其意,杜甫却在哀伤中透出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

诗的开头以“野寺根石壁”描绘出一幅古朴而苍凉的图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的意象,揭示了佛教的衰落与人间的无常。尽管古殿依旧存在,世尊的形象却已如尘埃般消逝,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

在“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中,诗人引入了外来者的形象,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接纳。山僧的衣着朴素,反映了僧侣的清贫与修行的艰辛。同时,杜甫通过“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表达了对佛教理想的向往,尽管现实困苦,但信仰仍能带来一丝安慰。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传达了诗人对人世苦难的感慨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自我的反思与自嘲。杜甫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寺根石壁: 描绘寺庙的孤立与古老。
  2. 诸龛遍崔嵬: 佛龛错落有致,展现空间的丰富与复杂。
  3. 前佛不复辨: 佛像模糊,象征信仰的衰退。
  4. 百身一莓苔: 苔藓覆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5. 虽有古殿存: 古老的殿宇依然存在,暗示物质的坚固。
  6. 世尊亦尘埃: 形象消逝如尘埃,反映信仰的无常。
  7. 如闻龙象泣: 比喻悲伤的景象,表达对世事的感慨。
  8. 使君骑紫马: 外来者的到来,象征权力与地位。
  9. 树羽静千里: 自然的宁静,象征心灵的平和。
  10. 临江久裴回: 江水悠悠,展现时间的流逝。
  11. 山僧衣蓝缕: 朴素的僧人形象,反映清贫的生活。
  12. 告诉栋梁摧: 提及大栋梁的折断,象征信仰与理想的破裂。
  13. 公为顾宾徒: 关心宾客,展现人情的温暖。
  14. 咄嗟檀施开: 表达对信仰的坚持与努力。
  15. 吾知多罗树: 表达对佛教理想的向往。
  16. 诸天必欢喜: 对信仰的坚定,展现内心的信念。
  17. 鬼物无嫌猜: 表达对超自然存在的尊重与敬畏。
  18. 以兹抚士卒: 以信仰安抚士兵,展现信仰的力量。
  19. 孰曰非周才: 反思自我价值,表达对才能的自省。
  20. 穷子失净处: 表达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21. 高人忧祸胎: 高人忧虑未来,反映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22. 岁晏风破肉: 反映衰老与死亡的无奈。
  23. 荒林寒可回: 现实的寒冷,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24. 思量入道苦: 反思修行的艰辛,表现内心的挣扎。
  25. 自哂同婴孩: 自嘲如同婴孩,反映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闻龙象泣”运用比喻手法,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 “岁晏风破肉”将风拟人化,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杜甫通过描绘寺庙的荒凉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信仰的衰退,同时展现了他对精神寄托的渴望与追求。在现实的困境中,诗人将信仰视为内心的力量,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 象征信仰与精神世界。
  • 苔藓: 反映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紫马: 象征权力与外来的影响。
  • 蓝缕: 表达僧人的清贫与纯洁。
  • 莲华台: 象征佛教理想与追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寺庙: 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苔藓: 文化上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物质的脆弱。
  • 紫马与蓝缕: 对比体现了权力与清贫的矛盾,反映社会的不同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世尊”指的是谁?

    • A. 道教的神明
    • B. 释迦牟尼佛
    • C. 老子
  3. “穷子失净处”中“穷子”指的是?

    • A. 贫穷的孩子
    • B. 失去清净之地的人
    • C. 失去信仰的人

答案

  1. B. 杜甫
  2. B. 释迦牟尼佛
  3. B. 失去清净之地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山寺》在主题上均涉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杜甫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关注。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后者则集中在对信仰的追求与反思。

参考资料

  1. 《杜甫诗选》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山寺》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作。

相关诗句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下一句是什么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上一句是什么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下一句是什么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上一句是什么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下一句是什么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上一句是什么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下一句是什么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上一句是什么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下一句是什么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上一句是什么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下一句是什么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上一句是什么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下一句是什么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上一句是什么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下一句是什么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上一句是什么

野寺根石壁,下一句是什么

诸龛遍崔嵬。上一句是什么

诸龛遍崔嵬。下一句是什么

前佛不复辨,上一句是什么

前佛不复辨,下一句是什么

百身一莓苔。上一句是什么

百身一莓苔。下一句是什么

虽有古殿存,上一句是什么

虽有古殿存,下一句是什么

世尊亦尘埃。上一句是什么

世尊亦尘埃。下一句是什么

如闻龙象泣,上一句是什么

如闻龙象泣,下一句是什么

足令信者哀。上一句是什么

足令信者哀。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骑紫马,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骑紫马,下一句是什么

捧拥从西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