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花朝集磐溪石氏,因以百花重朝磐溪春游八字分韵,予拈得此解,次芦川韵》

时间: 2025-01-06 08:59:19

花朝开霁,万卉欣生色。

秀靥上蔷薇,怕逗露,清和消息。

及时行乐,看取杜秋诗,无花折。

折枝归,一夜头堪白。

二三吟侣,佳句如烟积。

背锦倩奚奴,简春风,难分主客。

新茶碧乳,玉椀汲溪深,踞盘石。

倚危亭,巾垫无人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花朝开霁,万卉欣生色。
秀靥上蔷薇,怕逗露,清和消息。
及时行乐,看取杜秋诗,无花折。
折枝归,一夜头堪白。
二三吟侣,佳句如烟积。
背锦倩奚奴,简春风,难分主客。
新茶碧乳,玉椀汲溪深,踞盘石。
倚危亭,巾垫无人识。


白话文翻译:

春花盛开的日子,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娇嫩的蔷薇在脸颊上盛开,惧怕露水的滋扰,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趁着美好的时光,品味杜甫的诗歌,不必去折叠花枝。
折下的花枝回家后,一夜之间便已凋零。
几位吟诗的朋友,佳句如烟般飘散。
背负华丽的锦衣,像倩影的奴婢,与春风相伴,主客之间难以分清。
新茶如碧色的乳汁,玉碗中汲取溪水深处的甘甜,坐在盘石之上。
倚靠在高亭上,垫着巾帕,却无人识得我的身影。


注释:

  • 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二的花朝节,象征春天的到来。
  • 蔷薇:一种花,象征美丽和娇嫩。
  • 杜秋诗:指杜甫的诗,可能隐喻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倩奴:指美丽的女子,可能用来形容春天的魅力。
  • 新茶碧乳:形容新茶色泽清澈如乳,营造出春天的清新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祖平,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正是吟诵诗歌、品味生活的最佳时节。


诗歌鉴赏:

《蓦山溪》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花朝开霁,万卉欣生色”,直观地呈现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诗人将目光聚焦在娇嫩的蔷薇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及时行乐”的提出,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视,激励人们享受眼前的美好。随后,诗人提到杜甫的诗作,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因生活琐事而忽视生命的美好。

在友人的陪伴下,诗人感受到诗句如烟般飘散,暗含着对友谊的珍惜。诗末部分,诗人倚靠在亭子上,静享春日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朝开霁,万卉欣生色”描绘春天来临时的景象。
    • “秀靥上蔷薇,怕逗露,清和消息”运用拟人化手法,展现花朵的娇嫩与春天的消息。
    • “及时行乐,看取杜秋诗,无花折”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与对文学的向往。
    • “折枝归,一夜头堪白”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二三吟侣,佳句如烟积”表现了与友人吟诗作对的快乐。
    • “新茶碧乳,玉椀汲溪深,踞盘石”描绘了春日的闲适与清新。
    • “倚危亭,巾垫无人识”则流露出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拟人:蔷薇“怕逗露”,使花朵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比喻:新茶比作“碧乳”,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花朝:象征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蔷薇:代表美丽和娇嫩的生命。
  • 杜秋诗:象征文学的魅力与对生活的思考。
  • 新茶碧乳:表达清新与纯粹。
  • 危亭: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蓦山溪》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邵祖平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及时行乐”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生活的无奈
    • B. 珍惜当下的美好
    • C. 友谊的重要性
  3. 诗中“新茶碧乳”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 A. 春天的景色
    • B. 诗人的思绪
    • C. 新茶的清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战乱中的春天,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邵祖平的《蓦山溪》则更侧重于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两者在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邵祖平相关诗集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