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月照洞庭》
时间: 2025-01-06 03:2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 月照洞庭
素秋天似水,更夜色呈鲜,物华殊丽。
山堂兴无际。见团圆月照,洞庭深邃。
清风匝地,但处处昭彰德被。
遍恒沙朗射晴空,千古秀凝青桂。
高贵。随形应现,鉴物无私,碧霄呈瑞。
孤然爽异。辉法界,显灵慧。
放清光万道,入户穿窗,皎皎昏蒙普济。
愿凡夫,早悟圆明,尽知此理。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天空如水般清澈,夜色显得格外明亮,万物显得不同寻常,华美而独特。山中的厅堂无边无际,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显得深邃而静谧。清风吹遍大地,处处彰显着德行的光辉。遍地的沙粒在晴空下闪耀,千古的美景凝聚在青桂之中。高贵的事物随形而现,照见万物而无私,碧空中呈现祥瑞。孤独而清爽,光辉照耀法界,显现出灵性的智慧。清光四射,穿过窗户,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照亮昏暗的世界,普及慈悲。希望世人早日领悟这圆满的道理,明白其中的奥义。
注释:
- 素秋:清澈的秋天。
- 天似水:形容秋天的天空如水般透明。
- 物华殊丽:万物的美丽与众不同。
- 山堂兴无际:山中的厅堂广阔无边。
- 团圆月照:指明亮的圆月照耀。
- 洞庭深邃:形容洞庭湖深邃宁静。
- 清风匝地:清风吹遍大地。
- 昭彰德被:德行显赫可见。
- 恒沙:泛指无数的沙粒。
- 青桂:青色的桂花,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筌子,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 是当时文人中较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富有哲理和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瑞鹤仙 月照洞庭》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内心对美好与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瑞鹤仙 月照洞庭》是一首抒情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开篇以“素秋天似水”引入,描绘了秋天的清澈与宁静,诗人在此情境中体验到一种超然的美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团圆月照,洞庭深邃”将月光与湖泊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美。此处的洞庭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心灵的寄托,代表了诗人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寄托。
诗中的“清风匝地”与“遍恒沙朗射晴空”一联,展现出一种悠远的自然景象,清风与明月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宇宙。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最后的“愿凡夫,早悟圆明”,则是对世人的一种劝诫,希望人们能够懂得更深层次的道理,达到心灵的圆满与明晰。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清秋的景象到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秋天似水:描绘了秋天的天空清澈透明,给人宁静的感觉。
- 更夜色呈鲜,物华殊丽:夜色愈加鲜明,万物的美丽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 山堂兴无际:山中的厅堂开阔无边,象征着诗人的胸怀与气度。
- 见团圆月照,洞庭深邃: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显得深邃而神秘。
- 清风匝地,但处处昭彰德被:四处吹拂的清风让德行的光辉显现。
- 遍恒沙朗射晴空:沙粒在阳光下闪耀,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千古秀凝青桂:千古以来的美好事物凝聚在青桂上。
- 高贵,随形应现:高贵的事物随形而现,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 鉴物无私,碧霄呈瑞:照见万物而无私,蓝天中显现祥瑞。
- 孤然爽异:独特而清爽的感觉。
- 辉法界,显灵慧:光辉照耀法界,显现灵性的智慧。
- 放清光万道,入户穿窗:清光万道,象征着智慧的洒落。
- 皎皎昏蒙普济:明亮的光辉普照万物,带来光明与福泽。
- 愿凡夫,早悟圆明,尽知此理:希望世人早日领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似水”比喻秋天的清澈。
- 拟人:将清风拟人化,赋予其行为。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如“清光万道,入户穿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心灵觉悟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成熟与宁静。
- 月亮:象征团圆、明亮与希望。
- 洞庭湖:象征深邃与沉静。
- 清风: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 青桂:象征美好与典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素秋天似水”中的“素”字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清澈
C. 纯洁 -
“团圆月照”中的“团圆”强调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和谐
C. 悲伤 -
诗的最后一句希望世人能够早日领悟的是什么? A. 物质
B. 道理
C. 名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by 苏轼:同样描绘月光及对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by 李白: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长筌子的《瑞鹤仙 月照洞庭》都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多表达思乡情怀,后者则着重于自然美与心灵的觉悟。两者在意境上各具特色,前者感伤而怀旧,后者则清新而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