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
作者:袁荣法 〔近代〕
检点情怀出画阑。
东皇终任百花残。
悴红颦绿不堪看。
炉烟枉销心字热,
烛龙偷袅泪光寒。
碧天无缝月如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伤感与无奈。站在画廊前,心中感慨万千,春天的东风让百花逐渐凋零,花儿的枯萎让人不忍直视。炉火的烟雾虽然消散了心中的热情,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烛光摇曳中似乎流露出隐秘的泪水。在这无缝的碧空之下,月亮如环般圆润,映衬出一片宁静与清冷。
注释:
- 检点:审视、回顾。
- 情怀:感情与情绪。
- 东皇:指春天的象征,东风的化身。
- 悴红颦绿:形容花草的枯萎与凋零。
- 炉烟:炉灶的烟雾。
- 心字热:指内心的热情与思绪。
- 烛龙: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象征光明和温暖。
- 碧天无缝:天空清澈,毫无缝隙。
- 月如环:月亮圆而明亮,形如圆环。
典故解析:
“东皇”常用来指代春天的神灵,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百花的生长。而“烛龙”在古代神话中代表着光明与希望,但在此处却是与泪光相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及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而含蓄,善于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戊辰年春末,正值春天的尾声,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因而情感愈加浓烈,渗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开篇“检点情怀出画阑”,便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诗人站在画阑之前,内心的感慨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东皇终任百花残”,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春天的消逝,令人感到惋惜。接下来的“悴红颦绿不堪看”,通过对花草凋零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炉烟枉销心字热,烛龙偷袅泪光寒”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独感,炉烟的消散象征着热情的逝去,而烛光的微弱则加重了内心的悲凉。最后一句“碧天无缝月如环”,在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中,又透露出一种冷清与无助,似乎月亮的圆润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虚。
整首词整体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深思,是对春天与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检点情怀出画阑。
诗人站在画阑前,回顾自己的情感,思绪万千。 -
东皇终任百花残。
春天的神灵(东皇)任由百花凋零,感叹时光的流逝。 -
悴红颦绿不堪看。
花儿凋零,绿色的草木也显得憔悴,令人不忍直视。 -
炉烟枉销心字热,
炉火的烟雾虽然消散了内心的热情,但无济于事。 -
烛龙偷袅泪光寒。
微弱的烛光似乎流露出泪水的寒冷,象征内心的孤独。 -
碧天无缝月如环。
清澈的天空下,圆月如环,映衬出一种宁静而又冷清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皇”比作春天的神灵,赋予其情感。
- 拟人:炉烟与烛光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悴红颦绿”与“炉烟枉销”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凋零,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是短暂与凋零的代名词。
- 百花:代表美好和青春,凋谢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炉烟与烛光:象征热情与孤独,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 月亮:象征宁静与美好,却也暗示着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皇”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
“炉烟枉销心字热”中的“心字热”意指?
A. 心中的快乐
B. 心中的热情
C. 心中的忧愁
D. 心中的思念 -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表现内心情感的孤独?
A. 直接叙述
B. 比喻与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写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忧伤。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的词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浣溪沙·戊辰春暮有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袁荣法则更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诗词的集合,适合学习古诗词。
-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
- 《近现代诗词选》:收录了许多近现代诗人的作品,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