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二
髣髴轻躯十八娘,
生憎柑子道家妆。
石榴裂齿也寻常。
擘罢春纤丹液冷,
传来罗帕玉肌凉。
昨宵酒恶倍思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轻盈如雾的少女,仿佛是十八岁的姑娘,令人厌恶的是她那道家的妆容。就像石榴的裂口也显得普遍无奇。在春天的纤细液体被打开之后,传来的凉意让人感受到她肌肤的冰凉。昨夜的酒醉让人思绪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髣髴:仿佛、似乎的意思。
- 轻躯:轻盈的身躯。
- 柑子:柑橘的果实,这里指代道家妆容的颜色。
- 道家妆:道教风格的妆容,通常清淡素雅。
- 石榴裂齿:形容石榴的裂口,象征普通。
- 擘罢:打开、撕开。
- 春纤丹液:春天的汁液,可能借指酒或花的露水。
- 罗帕:细腻的丝绸,常用于形容轻柔的物品。
- 玉肌凉:形容肌肤如玉般冰凉。
- 酒恶:酒醉后带来的恶心感。
典故解析:
- 道家:代表一种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 石榴: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象征丰盈与女性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60-1730),字梦阮,号石庵,浙江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丽高雅,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个性表达之时。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少女的形象,反映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少女的形象,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向往和对道家妆容的轻微厌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开篇的“髣髴轻躯十八娘”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一个轻盈的女子在眼前晃动。接着,诗人用“生憎柑子道家妆”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她妆容的不满,体现出一种对传统和现代美的冲突与思考。
整首词的意象交融,春天的“纤丹液”与“罗帕玉肌”形成鲜明的对比,冷与热、醉与醒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句“昨宵酒恶倍思量”更是将诗人的内心独白与思绪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髣髴轻躯十八娘:以“髣髴”描绘出少女的模糊与轻盈,暗喻她的青春与美丽。
- 生憎柑子道家妆:表达诗人对少女化妆的厌恶,可能代表一种对传统女子形象的不满。
- 石榴裂齿也寻常:石榴的裂口象征着平凡,意味着美丽可能并不稀有。
- 擘罢春纤丹液冷:描绘春天的气息与少女的肌肤,暗示着温情。
- 传来罗帕玉肌凉:细腻的感受,传递出少女肌肤的清凉和柔软。
- 昨宵酒恶倍思量:对酒后情感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榴裂齿”比喻普通之美。
- 拟人:通过“传来”的方式,赋予物体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青春、美丽与现实的冲突展开,表现出对传统美的怀疑与对青春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躯:象征青春与轻盈。
- 道家妆:暗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石榴:代表美丽的平凡。
- 春纤丹液:象征生机与温情。
- 罗帕:象征细腻与柔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维崧
- C. 杜甫
-
“昨日酒恶倍思量”中“酒恶”指的是什么?
- A. 酒的美味
- B. 酒醉后的不适
- C. 酒的昂贵
-
诗中“生憎柑子道家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欢
- B. 厌恶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比较陈维崧的《浣溪沙 其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为柔婉,而陈维崧则更显出一种对传统的反思与矛盾。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从唐到清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