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
时间: 2025-01-04 08:4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炉爇旃檀不称贫,霏霏玉露湿禅巾。
紫金地上三更月,红藕香中一病身。
少室少年偏入梦,多时多事去无因。
如今憔悴头成雪,空想嵯峨羡故人。
白话文翻译:
炉火烧着檀香,却难以掩饰我的贫困;
细雨如露,浸湿了我的禅巾。
紫金山上,三更时分的明月照耀;
红藕的香气中,我的身体却因病而虚弱。
少室山的少年常常梦回,
然而繁忙的事务让我无缘再见。
如今我憔悴得头发已白,
空自羡慕那巍峨的故人。
注释:
- 炉爇:炉火,指香炉中点燃的香。
- 旃檀:檀香,香料的一种。
- 霏霏:形容细雨、轻烟的样子。
- 禅巾:禅宗僧人使用的头巾。
- 紫金:紫金山,指的是南京的一个名山。
- 红藕:指荷花,象征着清雅之美。
- 少室:少室山,位于河南省,唐代著名的道教名山。
- 嵯峨:形容山高而陡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希甫,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禅僧。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禅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诗人身处贫困之境,感怀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象和个人的病痛感受,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自我状况的深刻反思。前两句以“炉爇旃檀”开头,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禅意,檀香的香气虽好,却无法掩盖内心的贫困之感,暗示着诗人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感到缺乏。接着“霏霏玉露湿禅巾”一句,利用露水的细腻感,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夜氛围。
“紫金地上三更月,红藕香中一病身”则对比了外界的美好与内心的煎熬,月光的明亮与自身的病痛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孤独与无奈。后两句“少室少年偏入梦,多时多事去无因”,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如今憔悴头成雪,空想嵯峨羡故人”则流露出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境遇的羡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出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炉爇旃檀不称贫:炉火中焚烧的檀香,虽然香气四溢,却无法掩盖我内心的贫困。
- 霏霏玉露湿禅巾:细雨如露,浸湿了我戴着的禅巾,表现出外界环境的清冷。
- 紫金地上三更月:在紫金山的夜空下,明亮的月光在三更时分洒下,构建了一幅宁静的夜景。
- 红藕香中一病身:在红藕的香气中,我的身体却因病而虚弱,暗示内心的失落。
- 少室少年偏入梦:少室山的少年常常在梦中出现,唤起对往日的怀念。
- 多时多事去无因:繁忙的事物使我无缘与他重聚,表现出现实的无奈。
- 如今憔悴头成雪:如今我已憔悴,白发如雪,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
- 空想嵯峨羡故人:我只能在空想中羡慕那高峻的山峰与远方的故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重聚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成雪”比喻为年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炉爇旃檀”和“霏霏玉露”,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进一步渲染情感的深度与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与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火:象征温暖与安宁,反衬出内心的贫困。
- 檀香:象征高雅与宁静,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涩。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照亮了夜空也照见了内心的沉重。
- 红藕:象征美丽与娇弱,隐喻诗人的身体虚弱与生活的困境。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炉爇旃檀”意指什么? A. 生活奢华
B. 生活贫困
C. 生活快乐 -
诗中提到的“少室山”与“紫金山”分别象征什么? A. 友谊与孤独
B. 美好与丑陋
C. 生命与死亡 -
诗人怀念的故人是指谁? A. 不明确
B. 亲人
C. 朋友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有对月的描写,表达孤独与情感的交织;不同的是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念,却更加强调对亲情的深厚感情,体现出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