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令宣和尚院》

时间: 2025-01-19 20:04:32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令宣和尚院
作者: 贯休 〔唐代〕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和尚院,透过轩窗可以看到青翠的山岚,师父在此忘却了世俗的情感。唯独喜欢讨论祖师的教义,曾经在大荒野中修行过。泉水的声音淹没了卧榻的静谧,云层的片段飘入炉香的气息中。我想对前来题字的人说,看,那经书就在上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轩窗:高窗,能够俯瞩远景。
  • 岚翠:山间的青翠云气。
  • 世情:世俗的情感和烦恼。
  • 谈诸祖:探讨祖师的教义。
  • 宿大荒:曾经在荒野中修行。
  • 泉声:泉水的流水声。
  • :淹没,覆盖。
  • :触碰,影响。
  • 炉香:香炉中燃烧的香。
  • 寄语:寄托话语。
  • 题门者:来此题字的人。

典故解析:

  • “诸祖”可指禅宗祖师,代表了深邃的佛教哲学。
  • “宿大荒”反映了古代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追求内心宁静的修行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因其高洁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而受到尊敬。他的作品多描绘禅宗的思想和自然的景色,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贯休在某个和尚院中居住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佛教教义的深思。诗中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强调忘却世俗,专注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这首《题令宣和尚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的和尚院落和禅宗的深邃思想。诗的前两句“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引入,展现出诗人对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诫世人应当摆脱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则强调了对祖师教义的热爱,这种热爱源自于他曾经历过的艰苦修行,形成了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

中间的“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交织,描绘出和尚院的宁静氛围。泉水的流淌声像是自然的低语,草木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不仅是对前来者的寄语,也是一种对自己修行的勉励,提醒人们要将佛教的教义放在心上。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成功,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富有哲理的境界。贯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追求心灵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给予后人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轩窗领岚翠:窗外的青翠山景映入眼帘。
  2. 师得世情忘:和尚在此处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3. 惟爱谈诸祖:他只喜欢与人讨论祖师的教义。
  4. 曾经宿大荒:他曾在荒野中修行,经历过苦难。
  5. 泉声淹卧榻:泉水的声音覆盖了静卧的氛围。
  6. 云片犯炉香:云雾的片段飘入香炉的香气中。
  7. 寄语题门者:对来此题字的人寄予话语。
  8. 看经在上方:提醒他们,佛经就在上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声淹卧榻”,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心境的平和。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使诗句充满了禅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对佛教教义的重视和对世俗情感的放下,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窗:象征通透与开阔,寓意心灵的开放。
  • 岚翠: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泉声: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流动。
  • 云片:象征变化与无常,提醒人生的瞬息万变。
  • 炉香:代表修行的氛围和佛教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师”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学生
    • B. 和尚
    • C. 祖师
  2. 填空题:诗中“泉声淹卧榻”的意思是__

  3. 判断题:诗中的“看经在上方”是指佛经的位置。 (对/错)

答案

  1. B
  2. 泉水的声音覆盖了静卧的氛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的诗作,展现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纵观贯休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强调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但贯休更侧重于佛教哲学的探讨,而王维则在诗中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的作品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各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贯休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