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越春秋》》
时间: 2025-01-19 16:4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犹来吴越尽须惭,
背德违盟又信谗。
宰嚭一言终杀伍,
大夫七事只须三。
功成献寿歌飘雪,
谁爱扁舟水似蓝。
今日雄图又何在,
野花香径鸟喃喃。
白话文翻译:
即使今天来到吴越,也应感到羞愧,
因为背叛了道义,违背了盟约,听信谗言。
宰嚭一句话最终杀了伍子胥,
大夫的七件事,只需三件就能成事。
功成之后献寿的歌在雪中飘荡,
谁愿意爱那扁舟,水面如蓝。
今日的雄图又在哪里呢,
只有野花香径和鸟儿在喃喃细语。
注释:
- 犹来:仍然来到。
- 吴越:指古代的吴国和越国,象征着南方的地方。
- 惭:羞愧。
- 背德违盟:背叛道义,违背盟约。
- 宰嚭:春秋时期的权臣,以谗言致人于死。
- 伍子胥: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因宰嚭的谗言被杀。
- 大夫七事只须三:古代对大夫的要求,实际是说大夫的行为只需简化。
- 功成献寿:功成名就后,举行的庆祝寿辰的活动。
- 扁舟:小船,象征着悠闲。
- 香径鸟喃喃:形容春日的宁静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岐白,晚号“白头翁”。他以诗风清新、语言流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道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贯休的《读《吴越春秋》》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吴越的历史故事,揭示了权力、谗言和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头的“犹来吴越尽须惭”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此时此刻的悔恨与不安,接着提到的宰嚭和伍子胥,生动地展示了权臣利用谗言进行权力斗争的残酷。诗人用“功成献寿歌飘雪”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暗示功成名就却难以掩盖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谁爱扁舟水似蓝”一语,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似乎在问,真正值得追求的是什么?最后两句“今日雄图又何在,野花香径鸟喃喃”,更是将思绪引向未来,感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自责。
- 第三、四句:提到宰嚭对伍子胥的陷害,暗喻权臣的狠毒。
- 第五、六句:描绘功成后的孤独与惆怅。
- 第七、八句: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叹。
-
修辞手法:
- 比喻:“扁舟水似蓝”传达出一种悠闲与宁静的意象。
- 对仗:“功成献寿歌飘雪,谁爱扁舟水似蓝”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历史故事映射现实,探讨道德、权力与人性的关系,最终引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吴越:象征着历史的悲剧和道德的沦丧。
- 宰嚭与伍子胥:代表权力斗争中的牺牲与背叛。
- 扁舟:象征着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 野花香径: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宰嚭是以什么方式致伍子胥于死地的?
- A. 直接杀害
- B. 谗言
- C. 战争
-
“功成献寿歌飘雪”中,“飘雪”意指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繁华
-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理想的失落
- C. 对爱情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贯休的《读《吴越春秋》》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贯休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词典》
- 《诗词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