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陪周处士,采访白云居。
借笔抄僧偈,焚香看佛书。
林疏松露鹤,池冷藻藏鱼。
悟得闲边趣,劳生总未如。
白话文翻译
偶尔陪伴周处士,去拜访白云居的高僧。
借来笔墨抄写僧人的偈语,点燃香火阅读佛书。
林间稀疏的松树林中,露水中栖息着白鹤;
池水清凉,水草中隐匿着鱼儿。
我领悟到这种悠闲的乐趣,
与世俗的劳碌相比,真是难以相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偶:偶然,随意。
- 陪:陪伴,陪同。
- 处士:指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
- 采访:访问,拜访。
- 白云居:指高僧的住所,象征隐逸。
- 借笔:借来笔墨。
- 抄僧偈:抄写僧人的诗句,偈是佛教的短诗。
- 焚香:点燃香火,表示对佛教的敬仰。
- 林疏:树林稀疏。
- 松露鹤:松树中露水中的白鹤,隐喻清雅。
- 池冷藻:池水清凉,水草荫蔽。
- 悟得闲边趣:领悟到悠闲的乐趣。
- 劳生:世间的辛劳。
典故解析:
- 白云居:常用来指隐士或高僧所居之地,寓意清净。
- 僧偈:佛教徒所作的诗,主要用于表达佛理和教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协,明代诗人,生平经历较少有确切资料,主要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思考,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随同友人周处士拜访高僧的经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劳碌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自然与佛教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隐逸生活图景。诗人偶然陪伴友人,前往白云居拜访高僧,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通过“借笔抄僧偈,焚香看佛书”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借此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林疏松露鹤,池冷藻藏鱼”的自然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松林中的白鹤与池中的鱼儿,象征着自由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两句“悟得闲边趣,劳生总未如”则是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意识到,与世俗的繁忙相比,隐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乐趣。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这首诗由此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陪周处士:诗人随意陪伴周处士,暗示一种轻松的心态。
- 采访白云居:拜访高僧,表明对佛教的向往。
- 借笔抄僧偈:抄写僧人的诗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 焚香看佛书:点燃香火,阅读佛教经典,表现虔诚。
- 林疏松露鹤:描绘自然中的白鹤,象征清雅与恬淡。
- 池冷藻藏鱼:水草中的鱼儿,隐喻宁静的生活。
- 悟得闲边趣:领悟到闲适的乐趣,体现内心的满足。
- 劳生总未如:与繁忙的世俗生活相比,隐逸生活更具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隐逸生活的美好。
- 对仗:如“林疏松露鹤,池冷藻藏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草中藏鱼,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居:象征高远、清净的生活。
- 松露鹤:象征高洁与自由,表现出清雅的自然之美。
- 池冷藻:象征宁静与幽深,传达出隐逸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处士是指什么样的人物?
- A. 诗人
- B. 隐士
-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白云居”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贫困
- C. 隐逸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闲情赋》——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顾协《陪周处士访西林上人》:两者均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的自然与纯朴,而顾协则更注重佛教文化的精神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