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自遣
作者: 顾协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衡门无过客,终日懒衣冠。
身贱埋名易,家贫徇俗难。
就风移卧榻,选竹作渔竿。
赖有青山色,长年得笑看。
白话文翻译:
在这大门紧闭的地方,没有过客来访,我整天懒得穿衣戴冠。
自己的身份卑微,埋没名声容易,而家境贫寒,却难以遵循世俗。
我任凭风吹,懒散地躺在床上,随手选了竹子做渔竿。
只要有青山的美景,终年都可以悠然自得地看着它。
注释:
- 衡门: 指的是门前的栅栏或门扉,这里暗指封闭的居所。
- 无过客: 没有客人来访,表示孤独和寂寞。
- 懒衣冠: 懒得穿衣戴冠,体现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 身贱埋名: 身份低微,容易被埋没名声。
- 家贫徇俗难: 家境贫困,遵循世俗的规则就更难。
- 就风移卧榻: 随风而卧,意指随意而安。
- 选竹作渔竿: 自制渔竿,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青山色: 青山的景色,象征自然的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景色,体现了隐逸的思想,符合中国古代文人追求清净、超脱的生活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协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顾协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他的生活态度紧密相关,体现了他在逆境中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
诗歌鉴赏:
《自遣》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世俗的淡漠。开篇的“衡门无过客”设定了诗人的孤独与封闭,表现了他对外界的隔绝。接下来的“终日懒衣冠”更是强调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懒散态度,表达了对世俗规范的无所谓。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身贱埋名易,家贫徇俗难”,这两句反映了他对于自身地位的认知,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却不愿随波逐流,显示出一种独立精神和拒绝世俗的勇气。最后两句“赖有青山色,长年得笑看”,则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尽管物质生活贫乏,但他却能够在青山的陪伴下享受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却又在忧伤中蕴含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衡门无过客:门前没有来访的客人,表现孤独。
- 终日懒衣冠:整天懒得穿衣,体现对世俗的无所谓。
- 身贱埋名易:身份低微,容易被忽视。
- 家贫徇俗难:贫穷却难以融入社会。
- 就风移卧榻:随风而卧,享受闲适。
- 选竹作渔竿:自制渔竿,象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赖有青山色:依赖青山的美景。
- 长年得笑看:长年享受这份宁静与快乐。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贱埋名易,家贫徇俗难”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与自然的美好做对比,表现内心的满足。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淡漠,以及在自然中获得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衡门: 象征封闭与孤独。
- 青山: 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 渔竿: 体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象征闲适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衡门无过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热闹
- C. 忙碌
-
“选竹作渔竿”象征着诗人的哪种生活态度?
- A. 追求物质
- B. 享受自然
- C. 社交活动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顾协的《自遣》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主题,但王维更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顾协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顾协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隐逸文化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