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二首,题郑君量德涵同门兄遗作《廑庐词剩甲稿》,庚辰2000春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6:0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读廑庐词,如入山阴路。
骇绿纷红总是愁,多少风和雨。
苕霅寄深情,诗画联鸳侣。
雁柱时闻变徵声,化作天风去。
白话文翻译
初次读到《廑庐词》,就像走进了山阴的道路。
那满眼的绿色和红色都是愁苦,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
苕霅寄托了深厚的情感,诗画中成对的鸳鸯相伴。
不时听到雁阵发出的悲鸣,化作了天边的风吹散而去。
注释
- 乍读:初次阅读。
- 廑庐词:指的是郑君的作品《廑庐词》。
- 骇绿纷红:形容色彩斑斓的景象让人心生愁绪。
- 苕霅:指的是一种水草,用来寄托情感。
- 鸳侣:指成双成对的情侣。
- 雁柱:大雁飞行时的队形。
- 变徵声:悲伤的音乐或哀鸣,常用来形容雁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她的作品常通过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怀与思考。其诗风格多为清新而雅致,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卜算子·二首》创作于2000年春,时值社会变迁之际,作者通过对郑君遗作的吟咏,反映了对友人情谊的怀念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词格式,字数不多却意蕴深远。开篇“乍读廑庐词,如入山阴路”,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仿佛读者在瞬间被带入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山阴的幽静与廑庐的意境交织,形成一种浓厚的诗意氛围。
接下来的“骇绿纷红总是愁,多少风和雨”,则一转而为对现实的感慨,色彩的丰富与愁苦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活中的复杂与无奈。而“苕霅寄深情,诗画联鸳侣”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歌与画作的结合更是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末尾“雁柱时闻变徵声,化作天风去”则通过雁的哀鸣,引发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思考,象征着过往的不再与未来的未知,整首词在感伤中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读廑庐词,如入山阴路:初读作品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安静的山野之中,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
- 骇绿纷红总是愁,多少风和雨:尽管景色美丽,但其中掺杂着悲伤,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与磨难。
- 苕霅寄深情,诗画联鸳侣:用水草来寄托深情,诗画的结合暗示了艺术与爱情的相互依存。
- 雁柱时闻变徵声,化作天风去:雁的哀鸣象征着离别与不舍,最终化作风,意味着对过往的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读词比作进入山阴路,形象地表现了情境的转变。
- 对仗:句中“骇绿纷红”与“多少风和雨”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雁的哀鸣被赋予情感,传达了对离别的惆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寄托,表现了对友人及过去岁月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主题在于对美好与哀愁的融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阴路: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骇绿纷红:象征生活中的多彩与复杂,同时也隐含了愁苦。
- 苕霅:代表着深厚的情感寄托,象征着爱情与友情。
- 雁柱:象征着离别与哀伤,传达对过往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乍读《廑庐词》让人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 A. 安宁
- B. 哀愁
- C. 兴奋
-
“骇绿纷红”中的“骇”字表现了什么含义?
- A. 惊讶
- B. 喜悦
- C. 悲伤
-
“雁柱时闻变徵声”中的“变徵声”指的是什么?
- A. 急促的声音
- B. 悲伤的鸣叫
- C. 欢乐的歌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喻蘅的《卜算子·二首》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情感,但喻蘅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怀念和生活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喻蘅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