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沤梦、半樱各有追忆卢沟晓月之作,余赋此》
时间: 2025-01-01 15:3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角断,遥夜剑寒,极目野桥灯火。月影微茫,瘦马去程曾过。真个。湿征衫老泪风前堕。问绛帻晨鸡,甚日浮烟障雾啼破。好景轻抛亸。剩捧露金丹,别愁无那。隔岸西山,隐隐黛眉双锁。谁可。寄相思试托聊城笴。听残筑临流醉击,又哀音难和。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的夜晚,角声渐断,寒冷的剑气弥漫,远远望去,只见野桥上灯火闪烁。月影模糊,瘦马曾经走过这条路。的确,湿润的征衣上,老泪在风中飘落。我问那红色围巾下的晨鸡,何时浮烟遮住了雾霭,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美好的景色似乎被轻易抛弃,剩下的只有捧着的露水金丹,别愁无处寄托。隔岸的西山,隐隐锁住了双眉。谁能寄托我的思念,试着托给聊城的笛声。听那残破的歌声在河边醉酒般地敲打,却又感到哀伤的音调难以和谐。
注释:
- 高秋:指深秋,季节的转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角断:乐器的角声,暗示着悲凉的气氛。
- 瘦马:象征孤独和艰辛的旅途。
- 绛帻:红色围巾,用以描绘人物形象。
- 金丹:在这里可能隐喻珍贵的东西或美好的记忆。
- 西山黛眉:形容山的轮廓如同眉毛,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匪石,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常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成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慢•沤梦、半樱各有追忆卢沟晓月之作》以一种凄凉的基调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孤独感与思乡情紧密结合。开篇的“高秋角断,遥夜剑寒”,营造了一个寒冷且孤寂的氛围,随后的“极目野桥灯火”则在寂静中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诗中,月影和瘦马的意象,既是孤独旅程的写照,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又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尤其在“隔岸西山,隐隐黛眉双锁”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衬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无法言喻的哀愁。最后,收尾的“又哀音难和”更是将思念与孤独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秋角断:秋天的角声渐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孤独。
- 遥夜剑寒:夜空寒冷,如剑般的凶猛,传达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 极目野桥灯火:远望野桥上的灯火,象征着人情的温暖与对过往的怀念。
- 月影微茫:月光微弱,象征着模糊的记忆和不清晰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剑”比喻夜的寒冷,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如“问绛帻晨鸡”,将物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别愁无那”,体现古诗的工整和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对过去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灯火:人间的温暖与希望。
- 马:旅途的孤独与艰辛。
- 西山:遥远而又亲近的故乡,象征思念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瘦马”象征着什么?
- A. 旅途的艰辛
- B. 友谊
- C. 财富
- D. 忘却
-
“高秋角断,遥夜剑寒”中“剑寒”用来形象地描绘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寒冷的夜晚
- C. 内心的激情
- D. 友人的离去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卜算子慢》的孤独与思念,李清照的《如梦令》则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对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匪石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