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鸭 徐夤 〔唐代〕 不假陶镕妙,谁教羽翼全。 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 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 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名为“香鸭”的物品,它不需要精妙的陶艺制作,却能完美地展现出羽翼的形态。它的材质像是五金池边的金属,口中吐出的烟雾如同百和香。它的喙虽然钝,鱼儿难以啄食,但内心空灵,火焰自燃。如果御用的香炉有所缺失,它应当被进献到圣君面前。
注释:
- 不假陶镕妙:不需要精妙的陶艺制作。
- 谁教羽翼全:谁能让它的羽翼如此完整。
- 五金池畔质:指香鸭的材质像是五金池边的金属。
- 百和口中烟:口中吐出的烟雾如同百和香。
- 觜钝鱼难啄:喙虽然钝,鱼儿难以啄食。
- 心空火自燃:内心空灵,火焰自燃。
- 御炉如有阙:如果御用的香炉有所缺失。
- 须进圣君前:应当被进献到圣君面前。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咏物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物品的特质。这首《香鸭》通过对香鸭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中对精致物品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香鸭”这一物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首句“不假陶镕妙,谁教羽翼全”表达了香鸭不需要精妙的陶艺制作,却能完美地展现出羽翼的形态,体现了其自然之美。后句“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则进一步通过比喻和象征,描绘了香鸭的材质和功能,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最后两句“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则赋予了香鸭以宫廷文化的象征意义,暗示了其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香鸭的描绘,传达了对精致物品的赞美和对宫廷文化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不假陶镕妙,谁教羽翼全”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香鸭的自然之美,不需要人为的精妙制作,就能展现出完美的羽翼形态。
- 第二句“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通过比喻,将香鸭的材质比作五金池边的金属,口中吐出的烟雾比作百和香,形象地描绘了香鸭的特质。
- 第三句“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通过对比,描绘了香鸭喙的钝和内心的空灵,火焰自燃则象征了其内在的生命力。
- 最后一句“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赋予了香鸭以宫廷文化的象征意义,暗示了其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五金池畔质”和“百和口中烟”,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香鸭的材质和功能。
- 对比:如“觜钝鱼难啄”和“心空火自燃”,通过对比突出了香鸭的特质。
- 象征:如“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通过象征赋予了香鸭以宫廷文化的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香鸭的描绘,传达了对精致物品的赞美和对宫廷文化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五金池畔质:比喻香鸭的材质,象征其坚固和珍贵。
- 百和口中烟:比喻香鸭吐出的烟雾,象征其香气和功能。
- 心空火自燃:象征香鸭的内在生命力和空灵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徐夤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香鸭”是指: A. 一种陶制工艺品 B. 一种金属制品 C. 一种香料 D. 一种鸟类
-
诗中的“五金池畔质”比喻了什么? A. 香鸭的材质 B. 香鸭的颜色 C. 香鸭的形状 D. 香鸭的香气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夤的其他咏物诗,如《咏茶》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咏物诗的风格。
- 其他唐代诗人的咏物诗,如李贺的《马诗》等,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徐夤的《香鸭》与其他咏物诗相比,更注重物品的自然之美和象征意义。
- 与李贺的《马诗》相比,徐夤的诗作更加细腻和含蓄,而李贺的诗作则更加奔放和夸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夤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