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独坐怀琳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1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柏炉烟冷尚馀薰,
老去孤城愈不群。
沙上晚晴知独往,
堂中秋思与谁分。
隔溪有伴萧萧竹,对户无情冉冉云。
南北东西均是寄,
定回归雁不应闻。
白话文翻译
柏木香炉的烟雾已经冷却,但那香气依然余留;随着年岁渐长,孤独的城池让我愈发显得与世隔绝。傍晚的沙滩上,阳光明媚,我独自一人走去;在堂中,秋天的思绪又能与谁分享呢?隔着小溪,有伴侣的竹林在轻声细语,而窗外的云却无情地慢慢飘过。南北东西到处都是寄托,归来的大雁也不应被我所听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柏炉:一种用柏木制成的香炉。
- 薰:香气,熏香。
- 孤城:指诗人孤独的处境。
- 沙上晚晴:傍晚时分的沙滩上,天气晴好。
- 冉冉:缓缓地、逐渐地。
- 寄:寄托、寄情。
典故解析:
- 孤城:常指诗人所处的孤独环境,寓意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隔绝。
- 归雁:古时常用归雁象征游子思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1110年),字子升,号涧翁,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孤独和思乡的主题上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当时国家动荡,诗人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感到孤独,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怀念。
诗歌鉴赏
《东堂独坐怀琳老二首 其二》是毛滂对孤独情感的深刻描绘。全诗通过描写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诗中前两句“柏炉烟冷尚馀薰,老去孤城愈不群”以“烟冷”和“孤城”开篇,形成一种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接下来的“沙上晚晴知独往”,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晚晴的沙滩象征着诗人独自面对的孤独之美。
最后几句“南北东西均是寄,定回归雁不应闻”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体验升华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归属感的缺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柏炉烟冷尚馀薰:烟已经冷却,但香气仍在,暗示着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老去孤城愈不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感觉愈发明显,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交往的失落。
- 沙上晚晴知独往:描写傍晚的沙滩,诗人独自走去,反映了他的孤寂。
- 堂中秋思与谁分:在秋天的思绪中,诗人感到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 隔溪有伴萧萧竹:虽然有竹林作伴,但它们的声音显得微弱。
- 对户无情冉冉云:窗外的云朵慢慢飘动,象征着无情的世界。
- 南北东西均是寄:无论南北东南,都是寄托,表达了对归属感的遏制。
- 定回归雁不应闻:归来的大雁也不应被我所听闻,反映了无法归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南北东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隔溪有伴萧萧竹”,用竹子象征友情,传达孤独的情感。
- 拟人:最后两句中的“归雁”,赋予了动物情感,表现思乡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对故友的怀念,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炉: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冷静而又孤独。
- 沙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旅程。
- 竹林:象征友情与陪伴,但又显得微弱。
- 云:象征变化无常与无情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孤独? A) 柏炉
B) 沙滩
C) 竹林
D) 云 -
“南北东西均是寄”中的“寄”有什么含义? A) 旅行
B) 寄托
C) 寄信
D) 寄生 -
诗中的“归雁”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思乡
C) 友情
D) 孤独
答案:
- A) 柏炉
- B) 寄托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毛滂的孤独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形成鲜明对比,毛滂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深入剖析,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广泛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但焦点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毛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