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西峰隐者
作者: 周贺 〔唐代〕
灌木藏岑色,天寒望即愁。
高斋何日去,远瀑入城流。
腊近溪书绝,灯残夜雪稠。
迩来相忆处,枕上苦吟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季节的山水图景:灌木丛中隐约可见苍翠的色彩,寒冷的天气让我愁绪满怀。何时才能离开这高高的书斋呢?远处的瀑布流入城中。腊月将至,溪水的书信已经绝迹,夜晚的灯光也在厚重的雪中变得微弱。最近相思的地方,枕边只能苦苦吟咏,无法自已。
注释:
- 岑色:指山色,通常表示青翠的颜色。
- 高斋:高处的书房,指隐者的居所。
- 腊近:腊月即将到来,指冬季的尾声。
- 灯残:灯光微弱,暗示夜晚寒冷且漫长。
- 雪稠:雪下得很厚,环境寒冷。
典故解析:
“高斋”和“隐者”都指的是一种隐居生活的状态,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提到的“远瀑入城流”,可以看作是自然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寒冬季节,诗人可能身处于隐居的环境中,感受到冬日的严寒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怀西峰隐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渴望。诗的开头,"灌木藏岑色,天寒望即愁",便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苍翠被寒冷所掩盖,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离开高处书斋的渴望,显示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瀑布流入城中,形成了诗人与城市生活的冲突,诗人似乎感到烦闷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腊近溪书绝,灯残夜雪稠”,描绘了冬季的情境,溪水的声音消失,灯光微弱,夜晚的雪更加显得厚重,令人感到孤寂。最后两句“迩来相忆处,枕上苦吟休”,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苦吟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其内心的挣扎和对隐逸生活的依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灌木藏岑色”描绘了冬日山色的苍翠,表现出自然的静谧。
- “天寒望即愁”则表达了因寒冷而生的忧愁。
- “高斋何日去”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渴望。
- “远瀑入城流”形成了自然与城市的对比,隐含了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 “腊近溪书绝”展示了冬季的孤独,暗示与外界的隔绝。
- “灯残夜雪稠”则强调了环境的寒冷和夜的漫长。
- “迩来相忆处”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隐逸生活的怀念。
- “枕上苦吟休”则反映出诗人在孤独中吟咏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灯残”暗示内心的孤独。
- 对仗:“腊近溪书绝,灯残夜雪稠”形成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寒冷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 灌木:象征自然的生机,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高斋:代表隐者的生活状态,反映对自由的渴望。
- 远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
- 腊月: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暗示时间的流逝。
-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缺失,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灌木藏岑色”中的“岑色”指什么?
- A. 水的颜色
- B. 山的颜色
- C. 灌木的颜色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城市生活
- B. 自然与隐逸生活
- C. 朋友的陪伴
-
诗的最后一句“枕上苦吟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与满足
- B. 孤独与无奈
- C. 忧伤与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向往。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周贺的《怀西峰隐者》和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周贺更加强调环境的孤独与寒冷,而陶渊明则在隐逸中体现出一种淡然与自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愁绪,后者则带有一种淡泊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