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

时间: 2025-01-04 09:07:33

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

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
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
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受朋友的邀请,去大云寺居住的情景。诗人感叹,何时才能向山中更高的峰峦迁移呢?在这简陋的瓦舍里,山里的情趣少了,心境也因斋戒而显得沉闷。夏天高升的时候,我重新找了个地方坐下,看到菊花稀少,露水的行踪也变得微弱。回想在湓城下的来往,三年中不过见了两次。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溪:竹子生长的溪水,指环境清幽之地。
  • 中峰:指山中更高的峰峦。
  • 瓦舍:用瓦片搭建的简陋房屋。
  • 斋身:指修身养性,保持身体的清净。
  • 疾色浓:形容内心的烦闷与沉重。
  • 夏高:夏天的高温,象征着时节的变化。
  • 菊浅:指菊花的生长状况不佳。
  • 露行踪:露水的来去与踪迹,暗指时光的流逝。
  • 湓城:古地名,指诗人来往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经典典故,但“竹溪”、“大云寺”等地名自带文人隐逸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交往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风以清新淡雅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或作于周贺隐居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与友人交往的幽默和淡然。社会背景上,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多有隐退山林的习惯。

诗歌鉴赏: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是一首抒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透过简练的文字,描绘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以竹溪和中峰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清幽与高远,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瓦舍的简陋和身心的烦闷,显示出他现实生活的无奈。夏季的高温以及菊花的稀少,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到一丝忧伤。最后,回忆在湓城的来往,既是对友情的珍视,又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缕淡淡的哀愁,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溪人请住 - 朋友邀请诗人留宿竹溪,表明了友谊的温暖。
  2. 何日向中峰 - 诗人渴望迁移到更高的山峰,象征追求更高理想的生活。
  3. 瓦舍山情少 - 瓦舍的简陋使得山中的情趣减少,暗指隐居生活的单调。
  4. 斋身疾色浓 - 斋戒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心情沉重,体现内心的矛盾。
  5. 夏高移坐次 - 夏天炎热,诗人只能寻找阴凉处坐下,反映出对凉爽环境的渴望。
  6. 菊浅露行踪 - 菊花生长不佳,露水的踪迹稀少,象征生活的乏味和时光的流逝。
  7. 来往湓城下 - 回忆与朋友在湓城的往来,增添了人情味。
  8. 三年两度逢 - 三年的时间里,偶尔见面,表达人际关系的疏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溪”与“中峰”,形成意象上的对比。
  • 隐喻:将隐居生活比作竹溪,象征清幽。
  • 象征:夏高、菊浅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交往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溪:象征清幽与隐逸生活。
  • 中峰:象征理想的高远与追求。
  • 瓦舍:象征现实生活的简陋与不如意。
  • 菊花:象征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
  • 露水:象征生命中的瞬间与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受谁的邀请去居住?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瓦舍”是什么?
    A. 豪宅
    B. 简陋房屋
    C. 茅草屋
    答案:B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渴望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鹿柴》
  2. 许浑《咏柳》
  3.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周贺:王维的诗作常以山水为题,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而周贺则在隐逸中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风格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 李白与周贺:李白的诗歌多豪放奔放,而周贺则更加细腻内敛,体现了不同的个性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