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甄山南溪昼公院(一作宿杼山昼公禅堂)
唐代:周贺
从作两河客,别离经半年。
却来峰顶宿,知废甄南禅。
馀雾沉斜月,孤灯照落泉。
何当闲事尽,相伴老溪边。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两河间做客,离开已有半年。
如今又回到峰顶的宿处,知道甄南的禅院已被荒废。
残留的雾气笼罩着斜斜的明月,孤灯照耀着落下的泉水。
什么时候才能将世俗的烦恼抛开,和你一起在老溪边相伴呢?
注释:
- 从作:曾经做的意思。
- 两河:指的是两条河流,这里泛指他曾经居住或游历的地方。
- 别离:离别、分开。
- 峰顶:山的顶端。
- 知废:知道已经荒废。
- 馀雾:剩余的雾气。
- 沉斜月:斜挂的月亮。
- 孤灯:独自燃亮的灯。
- 落泉:泉水流下的声响。
- 闲事尽:指世俗的烦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归来之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从作两河客,别离经半年”表明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游历与离别,显现出一种流浪的状态。接着“却来峰顶宿,知废甄南禅”,诗人回到曾经的居所,看到宁静的禅院已荒废,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馀雾沉斜月,孤灯照落泉”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残雾弥漫,月光斜照,孤灯映照着泉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何当闲事尽,相伴老溪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能摆脱烦恼,与友人相伴在溪边,享受田园的恬淡生活。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从作两河客:诗人曾是游子,游历于两河之间,构成了离家与流浪的背景。
- 别离经半年:强调时间的流逝,增添了离愁。
- 却来峰顶宿:返回到山顶,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 知废甄南禅:对曾经宁静之地的惋惜,反映出人事变迁。
- 馀雾沉斜月:描绘出夜晚的美丽与宁静,增加了诗的意境。
- 孤灯照落泉:灯光的孤独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 何当闲事尽,相伴老溪边:渴望解脱、与友人共享宁静生活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灯”的描写,象征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馀雾沉斜月,孤灯照落泉”,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灯等意象交织,营造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之事的厌倦,反映出诗人在繁忙世事中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山:象征宁静与高远,代表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
- 灯:象征希望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 泉: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人曾是哪个地方的客人?
- A. 两河
- B. 三河
- C. 四河
- 诗中提到的“孤灯”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繁忙
- 诗人的愿望是什么?
- A. 回到城市
- B. 和朋友在溪边相伴
- C. 继续旅行
- 诗人曾是哪个地方的客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诗词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周贺的诗则结合了自然景色,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