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时间: 2025-01-07 18:3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戴河的壮丽景象:大雨倾泻在幽燕大地,海浪翻滚、白浪滔天,海面上看不见船只的踪影,仿佛迷失在浩瀚的海洋中。回忆往事,已经过去千年,魏武帝曹操曾在这里驰骋,留下了许多诗篇。如今的秋风萧瑟,世事变迁,令人感慨万千。
注释:
- 幽燕:指的是古代的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
- 白浪滔天:形容海浪非常大,翻滚的白浪如同要淹没天空。
-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是著名的海滨城市。
- 汪洋:形容大海的辽阔。
- 魏武:指的是魏国的皇帝曹操。
- 碣石:指的是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是曹操的名篇《观沧海》所提到的地方。
- 换了人间:形容社会的巨大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常以历史为背景,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5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家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浪淘沙·北戴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壮丽景象的词作。开篇以“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描绘出北戴河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场面,仿佛置身于汹涌澎湃的海浪之中。
接下来,诗人引入历史,将“往事越千年”与“魏武挥鞭”相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深思。魏武帝曹操东巡时曾在这里留下名篇,诗人通过历史的回忆,唤起对先贤的敬仰与思索,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最后一句“换了人间”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在时代变迁中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命运,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历史思考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雨落幽燕:描绘北方地区的雨势,暗示天气的恶劣与自然的威力。
- 白浪滔天:进一步强调海浪的壮观,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氛围。
- 秦皇岛外打鱼船: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渔民,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孤独感,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 往事越千年:历史的悠久,时间的流逝。
- 魏武挥鞭:将历史人物的英姿与现实联系,形成对比。
- 东临碣石有遗篇:提到曹操留下的诗篇,强调历史的积淀。
- 萧瑟秋风今又是: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变化,感慨万千。
- 换了人间:象征着新时期的来临,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浪滔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浪的壮观。
- 拟人:通过“萧瑟秋风”赋予秋风以情感色彩,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体现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描绘了北戴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大雨、白浪、汪洋等,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历史意象:魏武、碣石,体现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传承。
- 时间意象:千年、秋风,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浪滔天”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水
- B. 大海的波浪
- C. 风雪
- D. 夕阳
-
“往事越千年”中的“千年”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历史的悠久
- C. 未来的希望
- D. 人生的烦恼
-
“换了人间”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美好
- B. 社会的巨大变化
- C. 历史的遗留
-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沧海》 - 曹操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浪淘沙·北戴河》与《观沧海》都涉及到海的壮丽,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变迁与未来的希望,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磅礴气势和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共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