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07 18:34:44

结客去登楼。

谁击兰舟。

半篙清涨雨初收。

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

老去怕闲愁。

莫莫休休。

晚来风恶下帘钩。

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向希尹 〔宋代〕

结客去登楼。谁击兰舟。半篙清涨雨初收。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老去怕闲愁。莫莫休休。晚来风恶下帘钩。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登楼时的情景,看到朋友离去,心中感到些许惆怅。有人在划着兰舟,水面刚刚涨起,雨也刚刚停下。举杯邀春,却发现春天总是匆匆而去,江边的柳树已经暗淡。年纪渐长,愈发害怕无所事事的闲愁。尽管心中不愿休息,但傍晚的风却让窗帘钩都被吹下了。试问,落花随水而去,难道它还理解西流的方向吗?

注释:

  • 结客:送别客人。
  • 兰舟:指小船,这里用兰舟形容船的优雅。
  • 半篙:指船桨,半篙即半个船桨的动作。
  • 清涨:水位上涨,清澈的水面。
  • 留春:留住春天的意思。
  • 柳暗江头:指柳树的阴影遮住了江边的景色。
  • 晚来风恶:傍晚的时候,风开始变得恶劣。
  • 下帘钩:窗帘被风吹下。

典故解析:

词中提到的“落花随水去”,可以理解为古人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易逝,水流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意象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体现了对春光和青春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希尹,宋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正是送别朋友的时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春天短暂的惋惜。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开篇即描绘出登楼远眺的情景,营造了一个送别的氛围。作者通过“谁击兰舟”这一句,带出悠然的意境,并引入对即将远去的朋友的思念。同时,词中对于春天的感叹,表露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尤其是“把酒留春春不住”,不仅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晚来风恶下帘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惆怅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以“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收尾,既是对落花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客去登楼:送别客人后,独自登上高楼,显得孤独。
  2. 谁击兰舟:问谁在划着优雅的小船,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3. 半篙清涨雨初收:水面刚涨起,雨刚停,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4. 把酒留春春不住:尽管举杯邀春,却发现春天已匆匆而去。
  5. 柳暗江头:江边的柳树阴影重重,象征着时间的掩盖与消逝。
  6. 老去怕闲愁:随着年岁渐长,愈发害怕无所事事所带来的忧愁。
  7. 莫莫休休:尽管内心不愿停息,仍感到疲惫。
  8. 晚来风恶下帘钩:傍晚的风变得凶猛,窗帘被吹下,令人感到失落。
  9. 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质问落花随水而去,是否能理解流向,寓意人生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与落花比喻,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拟人:落花被赋予“解西流”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短暂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孤独与惆怅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代表优雅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 :象征美好与希望,但又是短暂的存在。
  • :象征着柔情与生命的短暂。
  • 落花: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向希尹
    • C) 李白
  2. “把酒留春春不住”中的“春”指的是什么?

    • A) 季节
    • B) 青春
    • C) 美好时光
  3. 诗中提到的“晚来风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忧愁
    • C) 平静

答案:

  1. B) 向希尹
  2. C) 美好时光
  3.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希尹的《浪淘沙》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多地反映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向希尹则侧重于人生的孤独与无常。两者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迷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