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12:5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二首 其一
作者: 刘东父
蘼芜山下愁无计,
回首章台飞絮坠。
娇莺呖呖带乡音,
断雁依依怀锦字。
鲛绡强拭啼红泪,
休为落花伤往事。
多情明月本无心,
试问柔肠曾断未。
白话文翻译
在蘼芜山下我愁苦无计,
回头望去章台上飞舞的柳絮飘落。
娇嫩的黄莺啼叫着带着乡音,
孤雁依依不舍地怀念那绣字。
我用鲛绡强忍着泪水,
不要因落花而伤感往日的事情。
多情的明月其实并没有心,
不妨问问你的柔肠曾经断裂过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蘼芜:一种植物,象征愁苦。
- 章台:古代指的是一种舞台或台阶,常用于文人雅集的场所。
- 呖呖:鸟鸣声。
- 锦字:指绣有华美文字的锦缎,常用作信的象征。
- 鲛绡:一种柔软的丝绸,常用于拭泪。
- 多情明月:指月亮,常被赋予柔情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明月: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孤独与思念。
- 断雁:孤雁往往象征离别与思念,常见于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东父(约1870-1940),字宗璞,号东父,近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诗词清丽婉约,常用典故表达深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近代,时代背景动荡不安,诗人常因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而感到忧愁。本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玉楼春二首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往事的追忆。开篇“蘼芜山下愁无计”,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无助,以“蘼芜”象征着心中的愁苦。接着“回首章台飞絮坠”,柳絮飘落的意象不仅美丽,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无奈。
“娇莺呖呖带乡音,断雁依依怀锦字”,通过黄莺和孤雁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恋情的依恋。尤其是“怀锦字”二字,既有怀念之情,也借用锦字的华美与珍贵,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重。
“鲛绡强拭啼红泪,休为落花伤往事”,这几句则更为动人,鲛绡拭泪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痛楚,但诗人又试图劝解自己,不要因落花而伤感往事,表现了对过去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多情明月本无心,试问柔肠曾断未”,将诗意推向高潮,明月的多情与无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蘼芜山下愁无计:身处蘼芜山下,愁苦却无处可诉。
- 回首章台飞絮坠:回首往事,章台上的柳絮随风飘落,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娇莺呖呖带乡音:黄莺的鸣叫声中带着故乡的音韵,唤起对故乡的情感。
- 断雁依依怀锦字:孤雁在空中游荡,怀念着那绣有锦字的信件,表现对往事的惆怅。
- 鲛绡强拭啼红泪:用鲛绡拭去泪水,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休为落花伤往事:劝慰自己不要因落花而伤感往日,试图释怀。
- 多情明月本无心:多情的明月并没有感情,象征着事物的冷漠无情。
- 试问柔肠曾断未:询问自己的柔肠是否曾经断裂,表现对情感的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蘼芜比作愁苦,增强情感表达。
- 拟人:明月被赋予多情的特征,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助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愁苦、孤独。
- 飞絮:时间流逝,往事如烟。
- 娇莺:代表故乡与温暖的情感。
- 断雁: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鲛绡:柔情与泪水的联系。
- 明月:生命的无常与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蘼芜山下愁无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快乐 B. 愁苦 C. 无聊 -
“多情明月本无心”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冷漠 -
诗中提到的“鲛绡”有什么用途?
A. 清洁 B. 拭泪 C. 装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作品,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忧伤。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玉楼春二首》都涉及明月,前者表达孤独中的豁达,后者则体现对往事的伤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乐观而后者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玉楼春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