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06 13:5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渚凝烟,啼鸦噪晚,残阳斜照荒丘。钓矶人杳,默默系扁舟。
还向溪头踱步,江风冷,虫曲凄幽。人何处?绿波轻漾,月上竹枝头。
咻咻!当浩叹,斯文悴损,道德蒙羞。纵子建才高,怎遏狂流!
此去何时见也,应料得,神倦伤留。咨嗟处,徘徊古岸,无计可相筹。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水渚上,烟雾弥漫,傍晚时分,啼叫的乌鸦打破了宁静,残阳斜照在荒凉的丘陵上。钓鱼的人已经不见了,独自静静地系好小舟。
我还向溪头踱步,江风刺骨,虫鸣声凄凉幽幽。人在哪里呢?绿波轻轻荡漾,月亮升起在竹枝的顶端。
哎呀!不由得叹息,文人墨客的风范已经衰退,道德也蒙上了羞耻。即使你的才华出众,又如何能阻挡这奔流不息的潮流!
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想必已经预料到,神情疲惫而感伤。叹息着,徘徊在古老的岸边,无计可施。
注释:
- 寒渚:指寒冷的水边。
- 啼鸦:乌鸦在叫。
- 残阳:指傍晚的夕阳,光线微弱。
- 钓矶:钓鱼的地方。
- 扁舟:小船。
- 江风:江岸的风。
- 虫曲:虫鸣。
- 绿波:指水面上的波光。
- 竹枝:竹子的枝条,诗中暗指月亮的倒影。
- 斯文悴损:文人的风范衰退。
- 道德蒙羞:道德水平下降。
典故解析:
- 钓矶:古代文人常以钓鱼为隐逸生活的象征,表达对世俗的逃避。
- 斯文悴损:反映了诗人对当代文人风范的失落感,可能与社会变迁有关。
- 纵子建才高:提到“子建”,可能指的是古代文学家阮籍,表达即使才华出众也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振家,生于20世纪,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而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与个人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过去文人风范的追忆与对当下现实的失望。
诗歌鉴赏:
《满庭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寒渚、啼鸦、残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前两联描绘了一个孤独的钓鱼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当代社会的变化,文人风范的衰退和道德的沦丧让他感到无奈与失落。
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还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忧虑。最后的徘徊与无计可施,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自然之美,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渚凝烟:描绘了一幅寒冷的水边景象,烟雾弥漫,让人感到孤独。
- 啼鸦噪晚: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寂。
- 残阳斜照荒丘:夕阳照射在荒凉的丘陵上,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钓矶人杳,默默系扁舟:钓鱼的人已经不见,只留下静静系舟的身影,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 还向溪头踱步:诗人走向溪边,似乎在寻找某种解脱或安慰。
- 江风冷,虫曲凄幽:冷风与虫鸣的对比,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
- 人何处?绿波轻漾:诗人疑惑于人的去向,绿波荡漾象征着无尽的思索。
- 月上竹枝头:月亮高挂,象征着清明与希望。
- 斯文悴损,道德蒙羞:对当代文人的失落与道德的沦丧感到惋惜。
- 纵子建才高,怎遏狂流:即使才华出众,也无法阻挡社会的潮流,表达无奈。
- 此去何时见也: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 咨嗟处,无计可相筹:最后的无奈与无计可施,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环境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文人风范的怀念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启示人们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自我反思与思索的能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渚:象征孤独与冷清。
- 啼鸦:代表失落与哀伤。
- 残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扁舟:象征逃避与隐逸的生活。
- 虫曲:增添了环境的幽静与凄凉。
- 绿波:象征着思绪的波动与无尽的寻找。
- 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斯文悴损”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
B. 文人风范的衰退
C. 社会的繁荣
D. 个人的才华 -
诗中提到的“钓矶”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隐逸生活
C. 争斗
D. 旅行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渔舟唱晚》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庭芳》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静夜思》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而《满庭芳》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分析与解读》
- 陈振家诗集《浮世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