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次韵公庶合川见赠》
时间: 2024-09-19 20:45:0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庭芳 次韵公庶合川见赠
作者: 乔大壮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蒲雨招凉,梅风催暖,峭帆过处烟收。
棹歌声里,三峡漾东流。
世事沙随浪卷,旧盟冷孤负閒鸥。
垂杨岸,髡条纵长,难系往来舟。
江楼。呼酒惯,馀酲未解,欢计长休。
有数行尘黯,败壁空留。
此夜移宫换羽,几人共百里觥筹。
峨眉月,清辉霁彩,相伴下渝州。
白话文翻译:
在蒲雨的凉爽中,梅花的风催生着温暖,峭壁上的帆船经过的时候,烟雾渐渐散去。
在船桨的歌声中,三峡的水涌向东流去。
世事如同沙子被浪卷走,旧日的盟约冷落,孤独地辜负了闲适的白鸥。
垂杨的岸边,修剪过的柳条纵横延展,难以停泊往来的船只。
在江楼上,呼酒已经习惯,醉意尚未消去,欢聚的时光似乎要长久。
几行尘土黯淡,破败的墙壁空留痕迹。
今夜伴随着月光变化,几人共饮百里之外的觥筹。
峨眉山的月亮,清辉明亮,伴我下渝州。
注释:
- 蒲雨:指夏天的细雨,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 梅风:指梅花盛开时的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峭帆:形容高耸的帆船。
- 棹歌:指船桨划水时发出的歌声。
- 三峡:长江中的著名峡谷,风景秀丽。
- 闲鸥:指悠闲自在的海鸥。
- 髡条:指修剪过的柳条。
- 觥筹:指酒杯,象征饮酒的快乐时光。
典故解析:
- 三峡:长江上著名的自然景观,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
- 峨眉月:指峨眉山的明月,象征美好的夜晚及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大壮,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在合川相聚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庭芳 次韵公庶合川见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诗中通过描写蒲雨和梅风的变化,展现了四季的交替和生命的轮回。诗人用“峭帆过处烟收”来描绘船行水上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接着,诗人转入对世事的思考,感叹旧盟已冷,时光易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疏远。
在“呼酒惯,馀酲未解”中,诗人将饮酒与欢聚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在“此夜移宫换羽,几人共百里觥筹”中,诗人更是展现出一种豪情,渴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最后,峨眉月的清辉洒下,象征着友谊长存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气韵悠扬,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色的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雨招凉,梅风催暖:描述天气的变化,蒲雨带来凉意,梅风带来温暖,象征着春夏的交替。
- 峭帆过处烟收:描绘航行中的船只与环境的和谐,展现自然的美。
- 棹歌声里,三峡漾东流:船桨的歌声与水流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动感的画面。
- 世事沙随浪卷:用“沙随浪卷”比喻世事无常,感慨人生变迁。
- 旧盟冷孤负閒鸥:旧日的承诺被时间所冷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 垂杨岸,髡条纵长,难系往来舟:描写岸边的柳树,象征着无法停留的时光。
- 江楼。呼酒惯,馀酲未解,欢计长休:表达与友人一起饮酒的快乐,享受当下。
- 有数行尘黯,败壁空留:感叹往昔繁华的衰败,只留下空荡的痕迹。
- 此夜移宫换羽,几人共百里觥筹:描绘月色之夜的欢聚,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峨眉月,清辉霁彩,相伴下渝州:以峨眉山的明月作结,象征希望与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世事沙随浪卷”,用沙子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如“棹歌声里”,赋予船桨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人情的温暖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雨:象征凉爽与自然的恩赐。
- 梅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三峡: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峨眉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世事沙随浪卷”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人生的无常
- C. 酒的欢愉
- D. 友谊的珍贵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此夜移宫换羽,几人共百里__”中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
判断题:诗中“呼酒惯,馀酲未解,欢计长休”表达了对饮酒的厌倦。 (对/错)
答案:
- B
- 觥筹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早发白帝城》 李白: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李清照: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满庭芳 次韵公庶合川见赠》的详细解析与介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