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狂吟》

时间: 2024-09-19 20:51:48

满地榆钱不患贫。

时值残春。

韵谱阳春。

隐居陋巷乐天伦。

作个閒人。

作个完人。

慷慨风流总率真。

悟会前因。

看破来因。

胸怀何喜亦何嗔。

松与为邻。

月与为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狂吟
满地榆钱不患贫。
时值残春。
韵谱阳春。
隐居陋巷乐天伦。
作个閒人。
作个完人。
慷慨风流总率真。
悟会前因。
看破来因。
胸怀何喜亦何嗔。
松与为邻。
月与为邻。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满地的榆钱并不算贫穷,正值残春的时节,春天的气息仍然存在。即便隐居在简陋的小巷中,也能享受家庭的幸福。诗人想要做一个闲适的人,做一个真正完善的人,慷慨豁达,真诚自然;他在此悟得了事物的因果,看透了人生的缘由,因此心中无喜无忧。他与松树为邻,与明月为邻,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注释

  • 榆钱:榆树的种子,古时常用作货币的象征。
  • 陋巷:简陋的小巷,象征隐居生活。
  • 乐天伦:指快乐的家庭生活。
  • 閒人:指悠闲自在的人。
  • 完人:指道德完美的人。
  • 慷慨风流:形容人豪爽、风趣。
  • 悟会前因,看破来因:领悟到事物的起因与结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陈常,生于当代,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注重个体内心的修养与哲理思考,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探讨。诗人在喧嚣的环境中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一剪梅 狂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情趣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满地榆钱不患贫”引入,强调物质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通过对榆钱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提到“隐居陋巷乐天伦”,这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肯定,表明即使环境简陋,心中若有快乐,便可乐在其中。

“作个閒人,作个完人”两句,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他渴望成为一个不被世俗牵绊的人,追求内心的逍遥与真诚。在随后的句子中,“慷慨风流总率真”,更是强调了人应具备的品德与气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后,诗人在“大自然的邻居”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松树和明月为伴,象征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对内心修养的一种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地榆钱不患贫:即使满地都是榆树的种子,也不觉得贫穷,表明物质财富并不重要。
  2. 时值残春:指春天即将结束,意味着节令的变迁。
  3. 韵谱阳春:春天的韵律依旧在,象征生命的延续。
  4. 隐居陋巷乐天伦:隐居在简陋的小巷中,享受家庭的乐趣。
  5. 作个閒人,作个完人:渴望成为闲适的人,追求道德的完美。
  6. 慷慨风流总率真:强调真诚与豪爽的性格特征。
  7. 悟会前因,看破来因:领悟事物的因果关系,看透人生的意义。
  8. 胸怀何喜亦何嗔:内心无喜无忧,达到了心灵的平和。
  9. 松与为邻,月与为邻:与自然为伴,享受自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作个閒人,作个完人”,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通过“榆钱”隐喻财富的无关紧要。
  • 拟人:松树与月亮被赋予了“邻居”的关系,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榆钱:象征着财富与生活的简单。
  • 陋巷:代表隐逸的生活状态。
  • :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宁静。
  • :象征明亮与纯洁,代表人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地榆钱不患贫”表达了什么思想?
    A. 钱财的重要性
    B. 物质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
    C. 贫穷的悲惨

  2.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物质生活
    B. 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家庭的快乐
    C. 逃避社会责任

  3. “作个閒人,作个完人”中的“完人”指的是?
    A. 追求完美的人
    B. 物质富有的人
    C. 内心完美、道德高尚的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悟。
  • 《桃花源记》陶渊明: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对比

  • 王陈常的《一剪梅 狂吟》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氏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