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韶峒山中》
时间: 2025-01-01 13:06:21意思解释
归韶峒山中
作者: 黎贯 (明代)
原文展示:
修途惭蹇步,守拙返丘园。
得罪非怀璧,穷途异触藩。
风尘凋壮齿,雨露负明恩。
鸣雁怜庄叟,雄鸠感屈原。
薄田馀稻秫,荒径有兰荪。
涧户窥书帙,山楹列酒尊。
马疲思服皂,鹤举恋乘轩。
岐路新知尽,沧洲吾道存。
樊笼今脱略,鹏鴳且飞翻。
力命今如此,浮荣宁复论。
白话文翻译:
走在修路的途中,我因步伐蹒跚而感到羞愧,守着简单的生活,返回那丘园。得罪他人并非因我怀有美玉,而是因为走到穷途末路,触犯了隔阂。风尘使我的容颜凋零,雨露却未能报答我曾经的恩情。鸣叫的雁群怜悯那位老农,雄鸠也因屈原而感慨万千。田地虽小,却还有些稻谷,荒废小路却有兰草荪。溪水旁窥见书卷,山门前摆满酒坛。马儿疲惫想要换上黑色的鞍,仙鹤高飞却恋恋不舍那乘坐的车辇。岔路口的新朋友已尽,只有沧洲的道路依然存在。如今我已从樊笼中解脱,像鹏鸟一样自由飞翔。命运如此,浮华的荣誉又何必去计较?
注释:
- 蹇步: 行走缓慢,形容步履艰难。
- 丘园: 田园,乡间的园圃。
- 怀璧: 怀有美玉,形容有价值的东西。
- 穷途: 指走到绝境,穷困的境地。
- 风尘: 形容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 鸣雁: 指雁在叫,象征乡愁。
- 庄叟: 指乡村的老者。
- 屈原: 代表忠诚和理想,典故源于屈原的悲惨经历。
- 薄田: 贫瘠的小田地。
- 兰荪: 指兰草和荪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典故解析:
- 屈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忠诚和悲壮著称,代表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忧虑。
- 鹏鴳: 典出《庄子》,鹏鸟象征志向远大,自由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常带有隐逸之气,反映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归隐山林之际,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向往简单而纯粹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归韶峒山中》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开篇的“修途惭蹇步”即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感受到走向山林的艰难与羞愧。接下来,诗人提到的“得罪非怀璧,穷途异触藩”,则揭示了他并非出于自身的错误,而是生活环境的逼迫。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探讨,也是对社会的批判。
诗中多处借景抒情,如“鸣雁怜庄叟”与“雄鸠感屈原”,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命运的共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高洁品德的追求,“薄田馀稻秫,荒径有兰荪”,这些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和自然的美。在诗的最后,诗人以“鹏鴳且飞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浮华荣誉的淡然态度,彰显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途惭蹇步: 走在修建的道路上,因步伐蹒跚感到羞愧。
- 守拙返丘园: 坚守简单的生活,回归田园。
- 得罪非怀璧: 得罪他人不是因为拥有美玉,而是环境的困扰。
- 穷途异触藩: 在困境中遭遇隔阂。
- 风尘凋壮齿: 旅途的艰辛使容颜憔悴。
- 雨露负明恩: 雨露未能报答我曾经的恩情。
- 鸣雁怜庄叟: 雁鸣让人感到乡愁,关心那位老农。
- 雄鸠感屈原: 雄鸠因屈原而感慨,象征忠诚与理想。
- 薄田馀稻秫: 田地虽小,仍有一些稻谷。
- 荒径有兰荪: 荒废的小路上却有兰草与荪草。
- 涧户窥书帙: 看到溪水旁的书卷。
- 山楹列酒尊: 山门前摆满酒坛。
- 马疲思服皂: 马儿疲惫想要换上黑色的鞍。
- 鹤举恋乘轩: 鹤飞高但依恋乘坐的车辇。
- 岐路新知尽: 新的朋友已无。
- 沧洲吾道存: 只有沧洲的道路依然存在。
- 樊笼今脱略: 如今我已从樊笼中解脱。
- 鹏鴳且飞翻: 像鹏鸟一样自由飞翔。
- 力命今如此: 命运如此。
- 浮荣宁复论: 浮华的荣誉又何必去计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个人的处境与自然景象相联系,形成对比。
- 拟人: 雁、鸠等动物被赋予感情,增强诗意。
- 对仗: 诗中常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漠视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田园: 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归宿。
- 鸣雁: 乡愁与对故土的怀念。
- 雄鸠: 忠诚与理想的象征。
- 兰荪: 高洁的品德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鸣雁”象征什么?
- A. 乡愁
- B. 争斗
- C. 财富
- D. 权力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懊悔不已
- C. 超然物外
- D. 愤怒不平
-
“鹏鴳且飞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由与洒脱
- B. 迷茫与无助
- C. 悲伤与绝望
- D. 愉悦与欢乐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田园风光,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归隐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两者都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