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

时间: 2025-01-19 18:14:41

烟明水净小洲围,间倚孤舟对落晖。

细浪翻风鱼欲出,残云拥树鸟知归。

川原历历荞花秀,关塞萧萧客旅稀。

生事不堪逢岁暮,且从江上学忘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
黄湘南 〔清代〕

烟明水净小洲围,
间倚孤舟对落晖。
细浪翻风鱼欲出,
残云拥树鸟知归。
川原历历荞花秀,
关塞萧萧客旅稀。
生事不堪逢岁暮,
且从江上学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烟雾消散,水面清澈,小洲环绕着孤舟,面对着落日的余晖。细小的浪花翻腾,似乎鱼要跳出水面,残云拥挤在树梢,鸟儿也开始归巢。远处的川原上荞花盛开,关口的萧条使得旅客稀少。生活的琐事让人难以忍受在岁末的烦恼,不如从江面上学会忘却烦恼。

注释:

  • 烟明水净:烟雾散去,水面清澈。
  • 小洲围:小洲环绕着孤舟。
  • 细浪翻风:细浪翻腾,似乎有鱼儿跃出。
  • 残云拥树:余云聚集在树梢。
  • 川原历历:远处的山原清晰可见。
  • 荞花秀:指荞麦花开得美丽。
  • 关塞萧萧:边关寂寥,旅客稀少。
  • 生事不堪:生活琐事让人难以忍受。
  • 逢岁暮:在岁末时节。
  • 学忘机:学习放下心中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湘南(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湘南晚年之时,正值岁末,生活琐事与人生烦恼交织,诗人选择在江边静坐,借景抒怀,写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晚泊》一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宁静景象,诗人在孤舟中,面对落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前四句通过描绘水、舟、云、鸟等意象,展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着微风轻拂和水波荡漾。诗中的“细浪翻风鱼欲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繁琐世事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人以“生事不堪逢岁暮”自述心境,岁末的时光往往让人感到孤独与沉重,然而“且从江上学忘机”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通过江水的流淌,诗人希望能够忘却世俗的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平和,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明水净小洲围:描绘了清晨时分,烟雾散去,水面如镜,呈现出静谧的小洲。
  2. 间倚孤舟对落晖:诗人倚靠在孤舟上,面对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安静的气氛。
  3. 细浪翻风鱼欲出:细小的浪花翻腾,仿佛鱼儿即将跳出水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4. 残云拥树鸟知归:残余的云朵聚集在树梢,鸟儿也在此时归巢,表现出一种归属感和安宁。
  5. 川原历历荞花秀:远处的川原清晰可见,荞花盛开,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6. 关塞萧萧客旅稀:边关显得寂寥,旅客稀少,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7. 生事不堪逢岁暮:生活中的琐事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在岁末的时候,心中更是沉重。
  8. 且从江上学忘机:希望能够在江边放下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浪翻风”形象地描绘了水面波动的状态。
  • 拟人:如“鸟知归”,赋予鸟儿以灵性,表现归家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朦胧与宁静。
  2. :代表着流动与生命。
  3. 小洲:象征着孤独与安宁的栖息地。
  4. 落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5. 细浪:代表着自然的细腻与生动。
  6. 残云: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人生的无常。
  7. 荞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8. 关塞: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寂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A. 雪山和河流
    B. 烟、水、小洲、落晖
    C. 沙漠和海洋

  2. “生事不堪逢岁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开心
    B. 厌倦与无奈
    C. 兴奋

  3. 诗人想要从江上学习什么?
    A. 忘却烦恼
    B. 钓鱼
    C. 画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李白《庐山谣》:同样体现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分析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时所展现的不同情感与哲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黄湘南则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湘南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与解析》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